• 193阅读
  • 0回复

清泉管中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5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清泉管中流
  本报记者 刘琼
  作为西洋乐器,萨克斯传入我国时间虽不长,但已爱者如潮。5月19日,北京音乐厅,慕名而来的听众将热情送给了台上萨克斯管演奏者——解放军军乐团教员王清泉及其弟子张子勇、刘新波等人。
  一曲《拉蒂娜达》和一首里夫丘的《音乐会练习曲》吹罢,如清风拂面,不曾吹起情感的涟漪。稍作试探后,成竹在胸的萨克斯摆脱了拘谨,从少年用倾诉热烈的爱情的《月宫》,翩翩飞至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在草原上》,清越的二胡成了马头琴声声,白云朵朵飘。蜂飞蝶舞,追逐的是《野蜂飞舞》;欢快跳跃,摘采的是《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强弱缓急,起伏错落,不着一点痕迹。莺飞草长,低吟高唱,声声入耳。听众的情绪渐涨渐高,轻快抒情的四重奏《卡门幻想曲》和《世界欢乐》恰到好处地煞了尾。
  演奏者扎实的功底和一丝不苟的台风自不待言。时年仅三十六岁的王清泉对西洋乐器民族化所作的探索值得一提。西洋的萨克斯管和本土的古筝协奏的《月宫》,一柔一刚,一清一厚,效果确实不错。《在草原上》用淳厚的萨克斯演绎阔大的草原,很有创意。
  当然,如果要挑刺,那就是演奏形式稍嫌刻板。考虑到音乐厅演出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室内乐,演奏技巧还需要情感辅佐,才能表述完全。
  美中最不足者是听众的失礼。此起彼伏的手机、传呼机声以及不合时宜的掌声、鲜花,令听者侧目,演奏者不悦。演出效果为此大打折扣。由此可见,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听众也须进行“听乐培训”。“仓廪实”后,知礼节的路还长着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