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易三小学的“异步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8
第11版(教育)
专栏:

  易三小学的“异步教育”
  本报记者 毕全忠
  孙福乐是山东蓬莱市易三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前,他调皮,不大守纪律,学习成绩不佳。同班的王晶,在四年级前学习成绩也不大好,缺乏学习的兴趣。她对劳动很有兴趣,在家里宁可做家务,而不愿做作业。同年级的丁存兴文化基础差,学习非常困难,很自卑,但体育很好。
  这些学生到五年级结束时,基本上改掉了以前的毛病,德、智、体均得到良好的发展,都获得了荣誉和奖励。这样的事例在易三小学还有不少,全校每学期有70%的学生获得各种荣誉。
  这所以革命烈士盛易三的名字命名的小学,以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而出名。不久前我去采访,该校现任校长章蓬生向我介绍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他介绍的情况,诸如转变教育观念,从以使学生升学为宗旨转变为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实行“愉快教育”,让学生乐学;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发展个性;改革考试办法,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每门课分成多个单项分别考核;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学生成长评价方式等等,这些都没有打动我。因为同样做法的学校我见得多了,有的学校甚至做得更彻底。
  上述做法无疑是对的。问题是,学校、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各方面都有不少差异的个体,怎样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我感兴趣的问题。
  章校长说:“我们实施的是‘异步教育’。”
  这句话却打动了我。接着,他作了具体说明,并带我观看了部分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他们的家庭环境、素质基础、认知习惯、兴趣爱好均有差别。他们在成长、发展中,差异是绝对的,不可能所有学生齐步走,是“异步发展”。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的基本原则,至少孔夫子教学生就是因材施教的。从工业革命以来,学校施教越来越趋向“同步化”,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同步施教”,逐渐发展到什么都同步一律,用同一把尺子要求、衡量每个学生,而不顾其个性。“同步教育”有它的合理性,但往往不能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正是不少学生学不好以至于厌学的重要原因。易三小学实行“异步教育”,是真正把握住了“因材施教”这个原则,乃至于教育本质的真谛。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并非新鲜。然而要比较彻底地贯彻,就不容易了。因为工作量要比同步施教多很多。易三小学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真正尽到了为师者的职责。他们非常深入地了解和关心班上每个学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逐个教导,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帮助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难点,鼓起他们的信心,爱护他们的个性。
  “异步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仍然有个总体的、基本的要求和目标。每个学生如何达到这个总体要求和目标,往往不是“齐步走”,教师也是因材施教的。我观看了一堂语文课教学。我发现老师显然对几个学生特别关注,对这几个学生思考问题中的毛病很熟悉,通过提问循循善诱地使这几个学生对讲课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启发了其他学生。整堂课显然是精心设计的,既活又不乱。后来我了解到,老师特别关注的那几个学生,正是语文学习较差的。这是个很普通的例子。当然,大量的工作,如个别交谈,家访等等都在课外。
  易三小学的活动课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全校开设了科技、绘画、书法、音乐(包括歌咏、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二胡等)、体育(田径、球类)、舞蹈、手工劳作(包括刺绣、布贴艺术、编织)、烹饪等十几方面。一到下午,全校80%的学生分别参加到这些活动中去。学校除请本校教师作指导外,还聘请校外专家、艺术家作指导,如刺绣活动就请的是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家、博绣的创始人王静波。活动课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学生们受到的陶冶,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活动课是易三小学“异步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充分体现。科技、艺术活动中,同步、一律、统一是无济于事的,而个性、创造才是生命和灵魂。
  素质教育,指的是施教的宗旨、目的。而“异步教育”或因材施教,则是施教的方法类型。两者紧密结合,便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是易三小学教学质量高的根本原因。
  (压题照片:辅导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学习编织。)(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