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读书东篱下 悠悠几千年——读《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8
第12版(文化)
专栏:书香一缕

  读书东篱下 悠悠几千年
  ——读《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本
  周留树 王旸
  读史使人聪明,读伟人评史,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刚刚拿到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本,迫不及待地翻读,毛泽东不同凡响的评点,字字珠玑入木三分的见解,的确让人拍案叫绝。
  如毛泽东熟读《后汉书》卷九三“李固传”,在一封信中写下一段精彩的文字:
  “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便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读过这几句。人贵有自知之明……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毛泽东挥洒自如的风采跃然纸上,而借古喻今信手拈来的历史精华无不表现了伟人的幽默、风趣中的智慧与胸怀。
  读《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本是一种享受,还在于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伟人读史、评史时的背景,可以让我们回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体验伟人的哲思与心情。
  曹操是史学家们有争议的人物。《三国演义》的普遍流传和戏剧舞台上对曹操造型的奸相脸谱化,曹操为“旷世奸雄”的观点几成定论。毛泽东在卢弼的《三国志集解》的《魏书·武帝纪》里,圈画批注得较多,对曹操给予了充分肯定。曹操在令中说,自己之所以不放弃兵权,“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这是“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卢弼说这是“欺人之语”,认为陈寿写《三国志》对这些话“削而不录,亦恶其言不由衷耳”。曹操在令中说,自己打仗,“推弱以克强,处小而擒大”,卢弼在注里又列举他打的败仗,指责他“志骄气盛,言大而夸”。对曹操让出三县一事,卢弼在注里引别人的话说,“文词绝调也,惜出于操,令人不喜读耳”。看来,卢弼似乎是有意同曹操“对着干”。毛泽东对卢注作了圈点,在天头上写了这样一段批语:“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弥衡’。此为近之。”
  诸葛亮为智慧的代名词,“隆中对”则更是历代谋国安邦之名篇。毛泽东妙语惊人,对诸葛亮经营西蜀的战略规划批注道: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这个批注是颇有史家见地的。荆州虽然重要却属是非之地,刘备占据后,又要前去取西川,便只好让关羽领重兵把守,这是毛泽东说的“二分兵力”。占了汉中、成都后,诸葛亮又长期领兵经营汉中,这是毛泽东说的“三分兵力”。结果关羽失掉了荆州,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又大败而归。蜀汉的鼎盛期就过去了。余下来,尽管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劳而无功,只不过以攻为守勉强维持罢了。
  书中毛泽东评点真迹的200多幅影印图片,珍贵异常,令人于龙飞凤舞间,缅怀伟人情思。而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档案出版社四家毛泽东藏书之权威机构的联合推出,显示出其原汁原味、正宗、正版的权威性。大红色的收藏证书更是豪华典雅,令人爱不释手。正是读一好书,得一知己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