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4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五大 贯彻十五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易杰雄
  创新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国家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证。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近代历史的发展表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就强大;因循守旧,就落后,在世界上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在某个时期善于创新,这个时期它就发展迅速,就强大;什么时候它创新少了,就会落后。
  当今世界,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的决定性前提。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世界经济飞速增长;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是创新上的竞赛。后进国家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就难免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可能尽快缩短差距。江泽民同志根据世界发展趋势的这些特点,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尤其强调科技创新,要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是对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特别是对当前国际上剧烈竞争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一见解,是我们抢占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制定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创新
  马克思主义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吸取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活动,从而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决定人类历史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列宁是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革命领袖,他领导俄国人民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实践经验。
  邓小平的一生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一生。特别是他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更是在大胆创新方面作出了表率。他从当代中国实际以及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现实出发,打破教条主义等思想的禁锢,冲破重重阻力,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都焕发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
  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怎么才能有更多、更重大的创新呢?
  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提高对创新意义的认识。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以开拓进取、推动社会进步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无所作为为耻的社会风气。
  关键是观念上的创新。这就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把原则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提倡遇到事情问个为什么,能有自己的见解,善于独立思考,特别是对那些看起来与经验事实有出入的东西,对那些貌似真理和权威而群众反映强烈的东西,不应轻易盲从。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一个民族要想提高创新能力,站到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创新是突破原有的框框,要想创新,就必须有深入事物本质的大胆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在努力学习、吸取其他民族思维长处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
  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培养、造就人才这一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任何创新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的。大规模的创新,需要有大量较高文化素质与专业知识的人才,所以,应当运用政策法规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人才,应相信他们,尊重他们,依靠他们,给他们提供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施展聪明才智、进行创新的舞台。有了成果,应坚决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从而把科教兴国的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要以人民的利益、社会的进步为目的。创新,就是改革,即变革一切旧有的东西,使之变得更好,是“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鲁迅语),是与历史进步相联系的。真正的创新,归根到底总是要推动社会进步,对人民有利的。因此,在提倡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和防止离开人类文明大道为所欲为和只会给国家造成损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标新立异”。否则,就会败坏创新,影响真正的创新。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个思想对于创新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
  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创新者应该勇于面对难免要遭遇的挫折和失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只要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是有利于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的,就应坚定不移地搞下去。
  由于创新研究、科学研究是要发人所未发、人所不能发,这就决定了新思想、新观念、科学技术新成果的获得与推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列宁曾指出,“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科技创新如果在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下进行,往往要受到限制;科技新成果还可能或遭到传统观念和错误的哲学思想的阻碍和排斥;或由于超出了同时代多数人的认识水平,开始往往很难得到人们的承认,甚至会受到嘲笑乃至压制;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使科技成果在发现和公认的时间上被推迟,在传播与应用的空间上受到限制,甚至使发现者本人遭到种种不应有的磨难。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进一步改革科研管理体制,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双百”方针,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误和挫折,应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同情和宽容,热情地帮助创新者克服困难,鼓励其坚持下去直至取得成功。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我国人民的首创精神空前地高涨起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将会大大增强,科技领域的创新也会大量涌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更快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