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4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
  韩长赋
  判断农村现行土地承包关系是否合理,根本的尺度应该是:看这种土地承包关系是否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一种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就是合理的;否则,它就是不合理的,应当改变或抛弃。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当地调整生产关系,只能适得其反。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种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土地收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承包关系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关系的核心。这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并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呢?回答是肯定的。
  家庭承包经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力的状况。从我国农村生产力构成要素看,人多地少,土地总体质量差。由于资金缺乏,我国土地经营的有机构成不可能很高,还要靠投入较多的活劳动来实现这种精耕细作。虽然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生产工具仍然很落后,仍然以畜力、人力为主,生产规模较小。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有根本的改变。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差异很大,在整个初级阶段都不能把农村生产力状况估计得过高。家庭经营能够容纳这种生产力,而且资源利用更容易做到合理和有效。
  家庭承包经营适应农业生产特点。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性看,农业生产本质上是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从种到收,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作用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最终体现为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种特点要求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生产者的利益要与最终经营成果直接挂钩。农业生产又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这个特点又要求在生产经营中有高度的决策灵活性,劳动组织不宜过大。家庭承包经营恰恰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决定农作物生长状况及收益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土地的质量。土地的质量除了自然因素外,土地经营者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从而提高土地的肥力尤为重要,而土地投入的回报是滞后的、长期的。只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农民才肯向土地投劳投资,增肥改土,搞水利设施。如果土地承包期过短,或地块变动频繁,承包者还可能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所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十分重要。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也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生产经营是千百万农民的实践活动。家庭经营的体制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2.4亿农户和4.5亿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农民创造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并希望这种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这决不是从概念出发,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切身的实践中的必然选择。选择和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这是广大农民经过比较做出的价值判断。
  实际上,家庭联产承包的成功和巨大作用,已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改土地由集体统一耕种为家庭承包经营,实质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带根本性的调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看似“先进”,实则是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打破了这种束缚,形成了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登上3500亿公斤、4000亿公斤、4500亿公斤三个台阶,1996年达到4900亿公斤,从根本上讲,是家庭联产承包这种经营体制适应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近两年农业连续获得较大丰收,一方面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一方面也表明现行的土地承包关系是适应的、合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