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到哪儿买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8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到哪儿买菜
  皮子
  大约是在去年,红庙街旁一向红火的卖菜摊点突然不见了,有关部门取消了路边菜市。“还路于民”本是好事,谁不愿意没遮没拦地走在宽宽敞敞的路上。可是人们不仅要走路,还要吃饭、吃菜。这些年,北京居民买菜主要靠路边菜市。一下子取消了,老百姓上哪儿去买菜呢?红庙一带方圆几里,居民众多,只有一家商场里有蔬菜柜台,怎能满足需要(只此一家,还易形成垄断)?最近,“还路于民”更彻底了,食品摊、修鞋摊等都没有了,就连报摊也撵跑了。
  笔者不反对“还路于民”,路边摊点确实有占路、影响交通、卫生等问题。不过清理路边摊点,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要不要给出路?没有了路边菜市,老百姓总得有买菜的地方。红庙一带取消了路边菜市后,菜贩们并没有销声匿迹,每到下午职工快下班时间,纷纷上街席地卖菜,一排一大溜。工商人员来撵,他们就跑;工商人员一走,他们就重新开张。一年来“游击战”就一直这么打着。这充分说明,老百姓有买菜的需要。市场的力量大得很,只是围追堵截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千方百计开辟新的供给渠道,比如,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办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蔬菜网点,允许流动菜贩走街串巷。既然大家有下班买菜的习惯,也可以考虑在某些路边开办临时市场,在职工下班时间限时经营,严格管理,到点走人。
  第二,是不是纯而又纯才好?不管是不是交通要道,不管是不是主要街区,不管什么摊点,统统撵光赶尽,寸摊不留,似乎没有必要。在“还路于民”的大方向下,应当尽可能考虑方便群众生活,区别情况,适当保留一些摊点。比如,非主要街道可以留下一些摊点。北京人爱看报,报摊多是北京一景,透着文化,街旁报摊应当保留。路宽街净是市容,有一些有特色的摊点、红红火火的市场也是市容。关键是要管理好。笔者也去过几个够得上国际都市的国外大城市,人家也有路边书报摊、食品车。国外唐人街的路边摊点,往往还成为一大旅游景点。
  要市容,又要繁荣;要“还路于民”,又要方便居民生活,事情确实难办,但是办法总是有的,重要的是开阔思路,从实际出发,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这不仅仅是保留几个摊点的问题,也关系到群众生活,关系到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关系到增加就业。特别是在当前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繁荣经济更是根本大计,更要把市容和繁荣通盘考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