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感受服务差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8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下雨天到餐厅吃饭,在南方有服务员撑伞来接,北方没有
  ▲同是提供服务,商家服务殷勤周到,行政部门的不敢恭维
  ▲在家请客,过去可以到饭馆叫菜让伙计送来,现在罕见
  感受服务差异
  本报记者 冉永平
  南方与北方
  每次去广东,都赞叹广东的服务。特别是把它与北京的服务放在一起比较,感触尤深。
  “五一”去深圳,几乎天天下雨。5月3日,我们到一家餐厅吃饭,车一停,就有服务人员撑着伞迎接我们,真让人有做“上帝”的感觉。前几天,北京也是下雨,开车到南三环的仟村百货开的一家面馆吃饭,老远看到一个人拿着伞过来。妻子说:“他是不是来给你打伞的?”我说:“这里不是深圳。”果不其然,来人除了收停车费外,并无他意。
  在深圳我们还参观了深圳的山姆超市,因为没有会员卡,怕不让进。事实上顾虑完全多余。服务人员微笑着请了进去:“参观我们一样欢迎。”北京的万客隆也是会员店,规模与深圳的山姆相当,东西也确实便宜。光临一次后萌生了办会员卡的念头,便到办卡处询问。小姐眼皮都没抬一下,用手指指身后的办卡须知:“自己看。”我粗略看了一下,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小姐可能赚我看得不认真,这回连嘴都不张,又指指身后的须知。或许是万客隆会员太多,生意太火。然而,急功近利恐怕也正是北京许多商场火爆不久的原因。而广东许多商家,生意再火,服务标准不降。
  商业服务与行政服务
  虽然与广东比北京的商业服务差距不小,但平心而论,这些年进步还不小。特别是拿北京的商业性服务与行政部门的服务比的话,感觉更明显。
  前不久,用了3年多的EPSON打字机坏了,而发票、保修单都丢了,试着拿到EP ̄SON专修点。维修人员一查说设置乱了,说完免费帮我调好,颇令我意外。
  接着是用了5年的金羚牌洗衣机坏了。因为早过了保修期,也是试着往服务部打了电话,第三天就有人上门来服务。更令我吃惊的是,上门后第二天居然接到回访电话,问修的情况,对来人的服务满意不满意。这不能不让人对商家服务的改进感到欣慰。
  最近笔者开车出了一起较严重的交通事故,于是又体验了一回行政部门的服务。
  交警到现场后,给我一张卡片,上面有交警的电话、办公地点和“欢迎监督”等礼貌用语。拿到卡片,心头一阵激动,政府部门的服务确有改进。然而接下来的处理事故经历满不是一回事。
  为了拿到保险公司要的事故证明,前后跑交通部门4次。而出事地点在北京郊县,距我家有100公里。第一次,因为是周末,内勤不上班,盖不了章。第二次,那位交警说缺一份医院的诊断证明,于是跑到几公里外的县医院开证明。返回来后,他又说所有材料要复印。于是又回到几公里外的县城复印。回来时那位交警外出了。问值班交警,告知只有等。两小时后,人回来了,可内勤又下班了,依旧盖不了章。第二天,交警又不在,一问是去北京了,今天不来了。而且,依旧是只有等他才能办,虽然所有手续都齐了,只差盖一个章。看来并不复杂的事,共跑4趟,计800多公里。
  过去与现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个服务业都在发展,并已经出现了许多计划经济时代不曾有过的服务岗位,如洗车业、家庭清洗业等等。但我觉得就服务意识和服务的广泛性来讲,可开拓的空间还很广阔,且不说与国外比,就是与我们自己过去比,某些地方也有差距。
  前不久,送父母回老家,因为带的东西多,我不得不请了一个身强力壮的朋友帮忙送站。这使我想起以前较多见的一个职业:挑夫。现在在极少地方或旅游点还见“棒棒军”一类,但大多数城市是空白。请朋友帮助毕竟没有请职业挑夫来得简单方便。
  请朋友吃饭,在饭馆请,方便;在家里请,亲切,但麻烦。如何做到又亲切又不麻烦?过去有办法,到饭馆叫菜,让伙计送来。而现在极罕见。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随着服务内容、服务领域的扩展,会产生新的岗位,而前提是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多长一只服务的眼睛。这样,在给别人方便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谋生的饭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力”也当下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