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九八年一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5
第11版(大地周刊·作家文苑)
专栏:知往鉴来

  “九八年一代”
  金克木
  今年是一九九八年,我忽然想起了“九八年一代”。那是西班牙文学史中的用语。
  一百年前,一八九八年,西班牙在对美国的战争中失败了,失去了从美洲的古巴到亚洲的菲律宾的一些最后的殖民地,不再有海上霸权,国家地位还原了,仍旧是欧洲的一个半岛上的王国。这一变化激动了一些青年作家。他们反思,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衰落,怎么复兴。于是出现了新的文学作品。一开头是要追赶欧洲先进,欢迎进来尼采、易卜生等等。后来又要发扬传统。他们没有组织,不成流派,并无共同主张,缺少一致风格,只有类似的倾向,过不多久就风流云散了。这些人中的乌纳木诺、巴罗哈、阿索林的作品在三十年代初期曾经介绍入中国,没有发生影响。一九一三年,阿索林总结连自己在内的这些作家,称为“九八年一代”。他们就以这个称号作为革新的青年作家群进入文学史。
  中国是不是也有“九八年一代”?一八九八年的“维新”也在文学界产生影响,出现过革新的作品和作家,也在模仿外国和留恋传统之间徘徊而成绩不大,而且同样是由于国事引起反思,寻求出路。从《新中国未来记》、《官场现形记》到《孽海花》、《老残游记》,然后由盛而衰,量多而质杂,终于引出了“五四”以后的真正的新文学。
  现在又是一九九八年,又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但是跟前面说的两个九八年不同,会不会有第三个“九八年一代”?
  且看一百年前流行的是什么小说。《七侠五义》、《小五义》一续再续续不完。歌颂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种种事迹的《永庆升平》。沿着《施公案》、《彭公案》发展下来的《刘公案》,说宰相刘墉——“刘罗锅”的一件件“公案”。总之是骂贪官恶霸,盼望好皇帝、清官、侠客为民除害。它们的远祖是《水浒》,近亲是《儿女英雄传》。说到艺术,全是远祖的不肖子孙。它们的流行不是靠文字,是靠口头讲故事。“五鼠闹东京”、“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等等,说书、口讲,就生动了。还有,孙悟空变成了“济公活佛”,《红楼梦》有无数续本,直到写妓女“青楼”,更不值一提了。旧的腐朽了,会不会彻底灭亡?新的能不能代替?
  随一八九八年“维新”出现的“小说革命”革出来的是什么?理论要求“开通民智”,就是宣传新政治和灌输新知识。实际呢?模仿日本的《佳人之奇遇》的小说像政论。小说形式的宣传品像演讲或传单。这些可能激动人心于一时,很难长久吸引人。《东欧女豪杰》免不了让女革命家带侠客气。走江湖的老残仿佛是在私访。《留东外史》影射或编造留学生的个人隐私又缺乏艺术性,开了以前就有以后泛滥的恶劣风气。倒是文言翻译的《茶花女遗事》传诵不衰,引出了《玉梨魂》等不断出现的言情小说。《域外小说集》文字古奥,不如奚若译的《天方夜谭》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形式上新的未必新,旧的也不一定旧,文学毕竟是语言艺术,思想内容不能决定艺术高低。那一代的开创者不是专业艺术家,是政治家以艺术为工具,其结果就是这样。
  若有新的九八年一代,他们需要先想一想那两代遇上而未能解决的共同问题。那就是,古文外文可以甩掉,祖先传下的包袱,外客袭来的压力,不容易摆脱。遗传的基因割不断。闯进的客人轰不走。怎么办?依我看,记住两句话再想办法也就是了。这就是:祖先并不全好。外国也有臭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