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武夷山市旧城改造骑虎难下 好事为何没办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武夷山市旧城改造骑虎难下
  好事为何没办好?
  本报记者 赵鹏
  编者按:发生在福建武夷山市的这起旧城改造纠纷,决非偶然现象,它再一次为渴望吸引投资的各地政府敲响警钟。
  多年来,一些地方不从本地实际出发,不顾具体客观情况,盲目慷慨许诺优惠条件,热衷对外招商引资,吃过苦头,有过教训。
  医治这种“老毛病”,其实并不难。试想,当初武夷山市政府在给投资开发商系列优惠政策时,能够坚持科学决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始终严格质量监督,又怎会出现今天如此尴尬局面?!
  4月21日,对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最大的投资商———厦门文山集团来说,实在是不堪回首的一天。数十名情绪激动的拆迁群众,连续52个小时非法拘禁、围攻甚至殴打文山集团驻当地的工作人员。事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一项好端端的旧城改造工程,为何没办好?
  说起来,这原本的确是一件好事情。1992年,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杨东红在得到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热情相邀并许诺“保证开发利润不低于5%”的鼓舞下,首期投资1500万元,仅用一年时间顺利地建起了“文山大厦”,被当地誉为“武夷精神、武夷速度”的成功典范。随后杨东红开始了第二阶段投资。
  1994年,在未经严格论证,也没有经过实地考察的情况下,仅凭着当地建设部门提供的并不太准确和规范的红线图,文山集团开始了对武夷山市旧城区西林、奋斗两巷的改造。而当地有关部门为了配合市政府提出的“把武夷山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为了促使杨东红尽早投资,未经深思熟虑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放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尽可能地减免各项税费;放宽乃至取消对文山集团请来的施工队资质的审查、监管;自行拍板决定拆迁补偿费标准;放手由文山集团直接负责拆迁户搬迁等等。于是,在一片喧哗与匆忙中,“两巷”的旧城改造开工了。
  西林、奋斗两巷位于武夷山市旧城中,整个改造工程占地2万多平方米,须拆迁115户千余人,工程总投资8000多万元。改造前,两巷仅有二三米宽,其破旧、混乱与拥挤,始终是历届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久治未绝的“老大难”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造工程的确是一件为群众拥护的大好事。
  然而,就在开工3年后,从未搞过房地产开发工程的文山集团便陷入他们起先根本未曾料到的困境。由于武夷山市多雨,工期延误了一年多,直到今年3月份才草草完工交付使用。而早已满腹牢骚的回迁户此时又开始反映新楼质量有问题,原本答应好补偿的店面不够规范等。官司打到了市政府,使起先一直处于矛盾之外的市政府此时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不久,武夷山市政府请来省建筑检测中心进行复查。果然,在已竣工的14幢多层建筑中,用于安置回迁户的1到4号楼(特别是4号楼)普遍存在质量问题。检测中心的评价为:“质量属于3级,存在质量隐患,但可以通过整改加固使其达到使用标准。”
  为了避免再现去年“3·25”莆田倒楼惨剧,最初草草签发了鉴定合格证书的武夷山市建设部门,4月8日又草草发文,要求文山集团停止售楼,采取紧急措施加固4号楼。在文山集团的据理力争之下,4月20日,这份文件又被作废。这期间,还发生了市政府为平息回迁户对店面的不满,额外又要求文山集团兴建一条街心店面的事。然而由于仍无法让拆迁户满意,最后又不得不再次拆掉。
  到目前为止,武夷山市“两巷”改造一事仍无结果。回迁群众拿着那份已然作废的文件,情绪激动地向记者诉说着他们的不平。此事已引起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派出督查工作组前往武夷山市调查处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