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下岗之后当“红娘” 走街串巷找门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下岗之后当“红娘”
  走街串巷找门路
  李文生
  5月28日下午3时40分,北京旷世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大楼前,一位身穿桔黄色短袖衫的青年妇女利索地锁好自行车,推开明亮的玻璃大门,走进宽敞的门厅。
  “对不起,我是宣武区职介中心专职信息员杜俊梅,今天是来打听你们要不要招聘下岗职工……”
  半年来,杜俊梅就是这样推开一扇又一扇大门,面对或冷或热的面孔,无数次地重复着这句开场白,和她的7名同事一道踏遍京城的大街小巷,为职介中心挖掘到有效空岗信息1000余条,为2000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
  杜俊梅原来是崇文区通海装饰用品厂的一名女工,今年35岁,1995年因工厂拆迁而下岗。去年10月她报名参加宣武区职介中心的招聘,经过考试、培训、试用,成为北京市第一支由下岗职工组成、专职搜集空岗信息的宣武区职介中心专职信息员队伍中的一员。“身为下岗职工,为下岗的兄弟姐妹们找工作,这种干劲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杜俊梅快人快语。
  杜俊梅的工作说是信息员,其实主要的任务就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去打听哪家要招聘职工,招什么样的职工,然后把这些信息带回中心存档,再由中心介绍给下岗职工。
  5月29日杜俊梅要去丰台,笔者与她骑车同行。到达北京市西南角的丰台四合庄“北京赛劳德技术开发研究所”时,已是1小时40分钟之后。大片的菜地告诉我,这里已是远离闹市的郊区。
  从杜俊梅和研究所所长刘倩的谈话中得知,两个月前杜俊梅来过这儿。经过她的介绍,已有7名下岗职工在这儿当上了业务员和推销员。从第一次上门搜集信息,到帮所里办理手续,到送工人来上班,这次杜俊梅已是第四次登门了。在刘所长的陪同下我们走进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刘所长把我们领到一位45岁左右的大姐跟前说:“她叫李淑霞,3年前从丰台五金工具厂下岗。经小杜联系,两个月前来我们这儿上班,现在已是一名熟练的工人了。”问她现在的工作怎样,李大姐不无感激地说:“比以前强多了。以前在工具厂每月只拿三四百元,现在能挣六七百元。要不是小杜,我可能还在家里闲着。”
  出了研究所,我们继续骑车南行。约20分钟后,我们来到大兴县西红门镇九龙山庄,昨天杜俊梅已在电话里和这里的房地产物业集团经理约好,上午来帮他办理用工手续。这条信息是杜俊梅从报纸上看到的。每天她都要翻看大量的报纸广告,从中选择一些合适的用人单位,电话联系后再上门与他们面谈。
  看见附近有一家新开业的超市,杜俊梅说进去看看。经售货小姐的指引,杜俊梅来到一位中年妇女跟前。得知来意之后,那位负责同志抱歉地说他们暂时不需要人。杜俊梅拿出一张名片递给她,表示如果以后要人,请与她联系。实际上像今天这样劳而无获的事,对杜俊梅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准备回程的时候,已近中午12时。杜俊梅说:“我们信息员从早到晚,不论刮风下雨,没有节假日,整天满街跑,经常是空着肚子,有时连一口热水也喝不上。像今天那位负责人的态度还算好的,遇到不理解的,给你白眼是经常的。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当初招聘的12名信息员半年下来只剩下8个了。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苦中也有乐,每当看见经自己介绍的兄弟姐妹们又有活儿干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舒坦多了。”
  在雨中,杜俊梅又推开了一家单位的大门。
  李文生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