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股份农机”俏乡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7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股份农机”俏乡村
  新华社记者 宋振远 张晓晶
  今年麦收前夕,山东省长清县崮山镇皇姑井村农民于成山、韩玉波合伙投资5万多元购进一台30型收割机。近几天,他们驾机奔突在滚滚麦浪中,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于成山感慨地对记者说:“一部收割机就是一个小‘银行’啊。”
  6月5日,在崮山镇农民卢菊洁的麦田里,机手于成山一边擦着脸一边对记者说:“这3亩地40分钟就能收完,至少净赚七八十元。”据了解,他们两人已干了一周,每天能割40亩,每天进账都有1000元左右,一个麦季下来,赚2万元不成问题。
  于成山呷了一口水,又悄悄地贴着记者的耳朵说:“我买的收割机是背负式的,麦收后卸下割刀就能当拖拉机耕地用,这一块一年下来能赚个八九千元。农闲时节,挂上拖斗还能搞运输,一年又能收入七八千元。这样一算,一台收割机每年就能收入4万元,购车成本差不多当年就能收回。”
  说话的当儿,就有五六户农民来联系麦收事宜。于成山说,为了保证收割机不断活,我们每台车一般都有一批经纪人帮着联系麦收业务,报酬是免费给经纪人割麦子。
  据副镇长宋君介绍,目前全镇联户购买的“股份农机”已有20多台,价值100多万元。这些麦客每年收入都达四五万元。不仅自己发了家,致了富,而且为农民抢收抢种赢得了宝贵时间,也给我们乡镇干部分了忧,解了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