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华西村“报廊”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7
第2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华西村“报廊”多
  孙海燕
  到全国闻名的江苏江阴市华西村旅游、观光、考察的人们,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最为突出的印象恐怕是华西的“报廊”多。日前,笔者来到华西村委会的长廊,看到一个双面约30米的阅报栏。在华西商务中心工作的职工李俊梅兴致勃勃地对笔者说:“我一有空就要来这里看报,因为从报纸上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同时,还可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据华西村党委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朱咪英同志介绍,这座阅报栏创办于1996年。当时是根据华西人员流动量比较大而建造的。华西有5000多名员工,每天还有数千名来参观的游客。建一个报栏,既可以使职工们增长知识,同时又可以方便游客及时了解当日的国内外信息。目前,这个阅报栏里已有《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等30多种报纸。每天到这里看报的人流不断,最多时一天约有千人,有的还带着本子边看边记。
  其实,在华西村并不只是这一个阅报栏。在华西村50多家企业和下属单位,95%以上都在显著位置建起了自己的阅报栏或黑板报,在华西的毛纺厂、线材厂、型钢厂等一批大型企业内,每个车间、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黑板报。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华西村党委的一贯方针。华西村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1997年,华西村在实现每个农户、每个企业拥有5份报纸杂志后,还向在华西培训的中西部地区学员和宁夏华西村、黑龙江华西村村民赠送报刊。去年底还邀请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的“老总”,到华西村召开“订报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华西村一下子投入了90多万元,订阅今年的报纸杂志近4000份。华西村的这一举措,被无锡市、江阴市评选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10件新事之一。华西村也被文化部评定为“中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
  在华西村,报刊已成了华西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读报读书成了一种时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