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我要用技术帮助中国农民——罗森伯格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我要用技术帮助中国农民
  ——罗森伯格的传奇故事
  施晓慧
  说实话,第一眼见到罗森伯格先生,我只从他黝红的脸膛儿和随意的着装上判断他是农民,并没有想到这位以色列老人是拥有200多项农业技术发明专利的智者,更没有把他与二战中那些空投到敌后的孤胆英雄相联系。因此,当他笑指我的采访本装不下他的故事时,我只当是他的幽默。
  他是二战中的一名英雄。1943年,盟军准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需要一批人秘密潜入敌后,与欧洲各国抵抗法西斯的地下游击队取得联系。那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的孤胆英雄,每次在电影里看到,我都会肃然起敬。而坐在我面前的罗森伯格先生,就是第一批被空投的勇士之一。
  他当时是无线电专家,被空投到南斯拉夫境内铁托游击队的活动区。那年铁托54岁,他23岁。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危险,结为生死至交。当时游击队正陷入德国最野蛮军团的重围中,但铁托没有要求盟军的增援部队,只接受了他这样的联络官。罗森伯格的事迹,后来被写进了《南斯拉夫二战史》中,那里面只提到很少几个外国人,罗森伯格是其中之一。在牛津出版的二战史书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在以色列的报纸上,罗森伯格的事迹更是被广为报道。
  战后,罗森伯格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家。也许是曾在地狱门前徘徊太久,他极眷恋普通人的平静生活。他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是住在莫沙夫农场的作家。于是他没有从英雄变成政治家,而是做了农民。他说,他更愿意做实际的工作,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那时,以色列的农业环境十分恶劣:严重缺水,气候炎热,土地贫瘠。他就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搞了一些发明创造。比如,70年代农场中普遍使用的是大面积喷灌系统,他觉得这种系统在灌溉中水分蒸发较多,对于滴水贵如油的以色列来说,太浪费了。他就发明了一种微型的滴灌系统,只浇植物的根部。他在自家农场的果园中试用,发现不仅可以大量节水,当年的柑橘产量还增了3倍。
  他带着他的滴灌系统去申请专利,当时去申请滴灌专利的有50多人,他的系统体积最小。那里的官员认为他拿的只是一个喷嘴。正在他解释的时候,恰好一位穿着迷你裙的女秘书出来,幽默的罗森伯格灵机一动,说道:我的系统就好比是迷你裙。他的专利获得批准,他的这套系统也因此而叫迷你滴灌系统。以后,他又在缩小喷头体积、减少出水量等方面发明了许多新技术。他发明的滴灌系统均匀出水量甚至可以小到以毫升计算。他说,这种滴灌不仅以最少的用水保持了土壤的湿度,还可避免土壤板结和肥料的流失,使农作物生长更加健壮。
  他的另一项革命性发明,是输水管与喷头之间的连接插座。以前所有的滴灌系统接口都用螺口,在大面积的滴灌中,安装起来十分费事。而罗森伯格的插座,一插就行,简便易行,还不漏水。不过,他说,1969年这项技术刚诞生时,以色列科学界都不接受,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了。
  罗森伯格已获专利的技术发明目前已近200项,主要分属于三大类:灌溉系统、过滤器和微灌系统。其中多项专利以简便实用为特点。
  两年多以前,他的朋友艾森贝格先生——在华从事贸易的UDI公司的总裁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总裁说他的发明可能对中国有益,问他能否开发一些项目。于是,他就带了一些滴灌的管子,与总裁一起来到了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去了山东、江西、上海等省市的一些农村,与中国农民进行交流。他说,有些事使他非常吃惊:他在山东看到有的农民什么现代工具都没有,提着水桶,一碗一碗地给每一棵苗浇水,非常辛苦。但是,他们的劳动组织得非常出色。他看到的中国农村,土地都很平整,水渠修得纵横成网,农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他说,这样好的农民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罗森伯格老人讲烽火连天的二战经历,一直语调平淡,讲他的技术发明,除了插一两句幽默,依然平静,但讲到中国,他的语调中融入了深情。也许是他太爱土地的缘故,当年他带着军功章走进了农场,今天,他又被世代不离土的中国农民感动了。他说:“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们,不用改土地,只加一些零部件,就能使中国农民用上我的自注式滴灌系统。”
  他把他带来的皮管铺进地里,让农民找来一个汽油桶,洗干净装上水。结果,奇迹出现了,每一棵苗根部的土壤都均匀地被滋润了。那个农民高兴得跳起来,立刻把全家人,甚至市长都叫来看。那个农民当时说,这样我就可以把栽种期提前了。实际上,那个农民使用了这套系统的土地,不仅植物生长快,产量大增,质量也比以前好,卖出了好价钱。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邀请他到大田试用这套系统。
  罗森伯格回国后,来到他的产品的生产厂家,对总经理说,他非常敬重和钦佩中国人,他想用自己的学识帮助中国找到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办法。他立即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和生产适宜中国大面积使用的简易滴灌系统。罗森伯格说,我研究这套系统,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想对中国的农业有所帮助。把他引到中国的UDI公司总裁艾森贝格对他说:“这件事使我觉得,我已不仅仅是个商人了,而是在为中国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幸的是,艾森贝格先生一年多以前突然去世了。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跟罗森伯格开玩笑说,“你已对中国做了很高的承诺,你必须在中国干下去了”。
  罗森伯格老人已是第五次来华。他的确没有商人的味道,每到一地,他总是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地使用新技术。他说,他知道中国大部分农民收入很低,他要帮助他们以最小的投入享受到新技术的好处。现在,全国已有十几个地方使用了他的自注式滴灌系统,他还与北京农科院水利局合作,在北京山区果园试用这套系统。这次来京,中国负责水利方面的官员还与他讨论了该系统能否使用黄河水的问题。他说:“我将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各种情况,尽我的努力找到解决当地现实问题的办法。”接着他说:“我现在只有一个困难,就是请人教会我中文。”一脸严肃的老人又恢复了幽默。
  听完老人的经历,我的眼眶已有些湿了,我不知该如何概括这个故事,只想起初次见面时老人的一句话:“我名字的意思,就是漫山遍野盛开的玫瑰。”我想,这也许是他的心愿,也许就是他的化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