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精“官”简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精“官”简政
  季音
  党政机关里“官”太多,是当今有些地方存在的一个问题。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机构改革,裁减冗员,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受到各界好评。然而,据传媒报道:某省有一个县级市,仅正副市长就有15个,一个正职配了14个副职。为了协助15位正副市长办公,市政府又设立了11名正副办公室主任。全市共有114个正科级单位,正副科长数百人。这里还没有把众多的局长和乡镇长计算在内。有人戏说,在这个市的大街上行走,不小心撞上一个人,十有八九是个“官”。
  据说这个县市级“官”还不是最多的,有不少地方还超过它。
  “官”,即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故称“人民公仆”。可如今公仆太多了,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还是说这个县级市,光是为15个正副市长服务的小轿车就有17辆。这个市吃“皇粮”的干部达2.8万人,去年办公费、会议费等支出1.3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像这样一个市,要想以较多的投入发展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恐怕就比较难了。
  “官”多,是不是就能把本地或本部门的工作做得更好些呢?不见得。如今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下边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设立一定数量的机构和领导岗位,当然还是必要的。但是“官”太多了,事情往往会走向反面。“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古老故事讲的是有道理的。“官”太多往往会形成政出多门,处理公务互相扯皮,官僚主义与文牍主义滋长,工作效率低下。“官”过多还带来机构的不断膨胀。有“官”就得有“兵”,不能光杆司令,于是又铺开一个新摊子。
  为何“官”越来越多?原因之一,是不少地方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往往忽视精简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而是比较多的从“照顾”出发,某某需要照顾,某某需要“安排”,某某应当提升,如此等等,就是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官”多带来的负效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