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冯玉祥的手迹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9
第12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冯玉祥的手迹函
  于志恭
  近日翻阅旧物,又看到了冯玉祥先生给我的亲笔函。睹物思人,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现将冯先生的信谨录于后:
  于志恭同志:9月17日的信,今天收到亦算不慢。你写的字很好,话很清楚,我极喜爱看,况且“九·一七”写的更有点特别的意味。
  三原新盖三间房,可见郭大哥想念我的至情(注一),又加上你同郭世兄的努力,硬弄成了三间瓦房,真是使我不能不万分的感谢了。
  小诗是有的,以后寄给你,请你分投去寄给他们,你看好不好?
  赵亦云(注二)他们,我很惦念他们的生活。
  小摊子上的书,有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很可以找到极好的东西。
  二千元收到了,写的东西寄了五六天了。(注三)不久会收到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正在努力,还请帮忙,印刷品给你各样二十份,可以赠给爱国的朋友们看看。
  《我的生活》是一位姚先生印的,得过五千元的版税,另立一本账,专为帮助上不起学的学生们,亦算是一件小工作。
  我每天是:
  走四个钟头的路,
  读四个钟头的英文,
  写两个钟头的生活稿子,其余的时间,即画画、写大字,所以还觉得有意思,我给你画几张可以看看,问你好,问郭大哥好。
  冯玉祥敬启
  (民国)三二、十、十二(即1943年10月12日)
  (注一)郭大哥,名郭岭峨,冯称他郭大哥。(注二)赵亦云是冯的摄影师。(注三)二千元收到了,“写”的东西寄了五六天了,不久会收到的。指于志恭替冯卖的抗战对联“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一副对联五百元还真有人买。这个工作,是冯先生献金救国的一部分,也是“帮助上不起学的学生们”的筹资。
  兹简述冯玉祥先生手迹函经过如下:
  1942年7月,冯通知我上缙云山与他会面,他让我到陕西三原郭岭峨(称郭大哥)处,给他盖房,他要到那里去住一住。我1943年完成。9月17日我向冯写信报告,并向他纪念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进行北伐十七周年。即冯手迹函第一页写的“况且九·一七,写的更有点特别的意味”。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冯称“九·一七新生命”。
  在抗战中给冯写信,把“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同他联系在一起纪念,我是在读周总理给冯贺六十寿时有“五原誓师后,又加以政治训练,西北军遂成为当时之雄”的心得体会写出的。未想到冯先生萌发了雄心壮志,奋发图强,他要发动“献金救国运动”。冯的手迹函第三页写着:“二千元收到了。写的东西寄了五六天了,不久会收到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正在努力,还请帮忙,印刷品给你各样二十份,可以赠给爱国的朋友们看看。”
  从“印刷品”上看,冯先生已成立了“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在重庆大搞献金运动。运动开始,冯派了秘书王冶秋打前站,先到成都拜访了张澜和四川主席张群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欢迎。在两位张先生帮助下,冯到了成都,二十天就发表讲话一百多次,鼓动献金。从1943年11月到1945年2月,先后游历四川二十多个县,到1944年9月,按照捐献之日的黄金价格计算,捐献金额达黄金二万三千余两,实物还不计在内。上述金额等情况,后来近代史民国组写的《冯玉祥大事年表》有记载。冯的1945年1月26日的日记上写着:“这都是真正民血。”冯手迹函第五页写着:“《我的生活》(即冯的回忆录)是一位姚先生(即姚蓬子)印的,得过五千元的版税,另立一本账,专为帮助上不起学的学生们,亦算是一件小工作。”这是事实。我知道有学生向冯写信说因缺钱辍学,冯了解以后,学生要三十元,他派秘书王倬如送五十元去。有时是巨额帮助。以下写冯献金收入的支配。当时,周恩来同志驻曾家岩五十号,冯先生驻两路口巴县中学大院。冯先生献金救国活动结束后,把献来的财物,一部分给八路军办事处,一部分给老舍主持的“文艺界抗敌协会”,一部分给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一部分给蒋介石作为国军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的军需费用。这件事,被周恩来同志称赞为:冯先生“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今年是冯玉祥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黑海遇难五十周年,特发表冯玉祥先生的这封亲笔信,以志纪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