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加强合作 铲除公害——访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罗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0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加强合作 铲除公害
  ——访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罗干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符福渊 周德武
  6月8日至10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次特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罗干就中国禁毒形势和禁毒国际合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罗干说,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禁毒特别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因为在21世纪即将来临时召开这样一次大会,表达了国际社会在禁毒领域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对于消除毒品的祸害,促进社会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是国际禁毒事业的里程碑。
  罗干指出,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就是鸦片烟毒的受害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坚决措施,短短三年就使2000万吸毒者戒除了毒瘾,基本禁绝了危害中国百余年的鸦片毒害。80年代以来,中国又成为毒品过境的受害国,由于中国毗邻毒源地之一“金三角”的特定地理位置,国际贩毒集团把中国作为贩运毒品的重要通道。由毒品过境引发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贩毒案件增加,吸毒人员不断增多。据统计,1997年全国共登记吸毒人员54万人。由吸毒诱发的其他违法犯罪案件增多,特别是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毒品滥用对社会治安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罗干说,中国政府对毒品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严厉的禁毒政策,采取坚决措施大力开展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1年至1997年,中国禁毒执法机关共查破毒品案件41.3万起,缴获海洛因26.9吨,鸦片14.4吨,强制戒毒近55万人次。
  在回答关于国际禁毒合作的问题时,罗干说,毒品是国际公害,世界各国无一幸免。国际社会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世界各国政府协调一致地紧密合作,才是解决毒品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国际社会在加强国际禁毒合作、采取平衡综合禁毒战略、实行农作物替代、消除毒品非法种植、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减少毒品需求和开展禁毒预防教育等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实际行动和效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区域间的多层次合作,开展次区域级的多边禁毒合作是国际社会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此,国际社会认识日趋一致,国际禁毒合作正在逐步趋于务实,合作的范围在逐步扩大。各国纷纷加入国际禁毒公约,认真履行公约义务。国际禁毒合作正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罗干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国际禁毒合作,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努力,铲除毒品危害。在禁毒国际合作方面,中国政府首先是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联合国禁毒署的工作,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中国是最早禁止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国家,也是最早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的国家之一。其次,中国倡导并积极参加了打击“金三角”毒品犯罪活动的次区域合作,有效阻止了本地区毒品向世界市场的贩运。同时,中国政府帮助邻国缅甸北部地区居民推广罂粟替代种植计划,减少了这一地区的非法鸦片种植,从根本上减少了本地区的毒品生产。另外,中国政府加强双边合作,先后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等国签署了双边国际禁毒司法合作协议。在缉毒执法方面,中国多年来与美、法、日、澳、加、泰等国警方在情报信息交流和办案协作等方面保持着经常的密切联系。
  谈到中美在禁毒方面的合作时,罗干说,中美禁毒合作进行得比较好。两国这方面的合作从1985年就开始了,1987年签订了《中美禁毒合作备忘录》,共同打击贩毒,互通情报信息,联合办案。在交流、培训、执法方面都加强了合作。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后,根据中美联合声明精神,将在两国使馆互设禁毒官员,这充分说明了两国加强合作、共同禁毒的决心。
  (本报纽约6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