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风雨十年路——从外长会议看巴尔干地区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0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风雨十年路
  ——从外长会议看巴尔干地区合作
  本报特派记者 吕岩松
  第五次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8日至9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土耳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马其顿外长正式出席,波黑和克罗地亚列席了会议,美欧各大国、联合国、北约、欧盟及中东欧地区各合作组织也派出了观察员。与会代表就加强巴尔干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推动全面合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发表了一项联合宣言。
  从1988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首次外长会议算起,巴尔干地区合作至今已有10年历史,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冷战结束后,巴尔干结束了被两大军事集团分割的局面,然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及经济模式的趋同并未带来合作与发展的契机。各国间长期掩盖起来的矛盾再度激化,前南斯拉夫地区甚至爆发了一场热战。代顿和平协议的签署为巴尔干局势带来转机,沉寂了6年之久的外长会议于1996年夏在索非亚恢复举行,各国在寻求相互谅解、加强对话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去年巴尔干地区合作取得长足进展。继萨洛尼卡外长会议后,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希腊克里特岛举行。这两次会议明确了地区合作的原则和方向,努力将一体化进程引向深入,并使其机制化。
  尽管适逢巴尔干地区合作10周年,此次外长会议却未显示出丝毫喜庆的气氛,会议始终为科索沃危机的阴云所笼罩。在第一天的发言中,东道主土耳其外长杰姆率先指出,科索沃冲突威胁巴尔干的安全与稳定,暴力升级、新的难民潮令人忧虑。随后,阿尔巴尼亚外长公开指责南斯拉夫政府制造种族清洗,“屠杀和驱逐”科索沃阿族居民。保加利亚等国外长则纷纷呼吁结束武力冲突,通过谈判解决危机。南斯拉夫外长约万诺维奇对各种指责进行了反击。在前两次外长会议上,各国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只谈论共同的利益,尽量避开争端。此次会议出现新的对立倾向令人关注。马其顿外长认为,科索沃危机使巴尔干一体化进程受阻,地区合作甚至出现了倒退。
  不过正如会议东道主指出的,巴尔干地区合作业已“走上轨道”,这一进程不会因某些困难而止步。与会外长对深化政治、军事、文化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合作颇为重视。会议发表的联合宣言责成各国外交部尽快起草巴尔干睦邻友好宪章,重申了清除地区贸易壁垒,在交通、通信、能源及改善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不过人们注意到,此次会议并未制定出深化经济合作的具体措施,建立促进巴尔干地区贸易中心的倡议仍未得到落实。这两天在伊斯坦布尔还一并举行了经济界人士会议,来自巴尔干各国的数百名实业家和商人具体探讨了相互合作的可能性。
  舆论普遍认为,巴尔干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同过去10年一样,该地区的多边合作仍将风风雨雨,好事多磨。目前,大多数巴尔干国家都将自己的前途同北约、欧盟的合作联系在一起,不愿建立封闭的“地区俱乐部”。另外,巴尔干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没有哪个国家有实力扮演推进地区合作“发动机”的角色。但巴尔干各国毕竟拥有许多共同利益,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巴尔干地区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
  (本报伊斯坦布尔6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