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治理长江漂浮物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0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观察

  治理长江漂浮物刻不容缓
  陈陆
  葛洲坝水利枢纽,自80年代初投产发挥效益以来,每年为华中及华东地区提供约141亿千瓦时电能,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然而,近年来每到长江汛期,上万立方米的漂浮污物:泡沫饭盒、快餐面碗、防震泡沫、秸秆、柴草、木材,随上涨的江水流至葛洲坝大江、二江电厂发电机组进水口的拦污栅前,又随洄水回旋、集聚,形成大片厚厚的堆积层,严重影响电厂的发电。因为水电厂机组的发电,是靠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形成的水能来推动机组叶片转动发出电能的,漂浮污物堆积在机组进水口拦污栅前,堵塞了拦污栅,减少了过水面积,使发电的有效水头降低,造成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从而影响机组的正常出力。
  据了解,长江漂浮污物除了汛期沿江田间地头随雨水冲刷带进江中的秸秆、柴草外,大部分来自沿江城镇堆积的垃圾和过往船只倾倒入江的垃圾。
  长江沿岸都是依山而建的城镇,一些城镇的垃圾场就设在通往江面的山沟里。沟里的垃圾受地势影响,不断滑落江中,形成一条条垃圾带,既污染了江水,也破坏了长江景观。
  这些沿江城镇设的垃圾场不少已使用了几十年,垃圾堆积层过厚,治理起来很困难。如巴东县头道场垃圾场,日产垃圾2吨,已使用20多年。如今被作为治理的重点,虽已停止使用,但要根治有关部门在财力物力方面都有困难。可这些垃圾场如不彻底治理,直接影响到三峡水库的水质和库区人民的健康。
  近年来,长江航运业发展迅猛,长江水域过往船舶急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重庆市长江辖段内的船舶总数已达2万艘以上,每日进出重庆市辖内各港口的船舶数百艘,其中客船、旅游船、快艇250余艘,旅客流量在6万人左右,船舶日产生活垃圾约300吨左右。而全市辖内水域670公里范围内,去年仅有两艘垃圾船回收垃圾,许多港口无垃圾接受设施。过往船只的垃圾便直接倾入江中或堆在江岸边。船上旅客往江中投抛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
  治理长江垃圾污染已刻不容缓。长江沿线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废物入江。船舶应配备垃圾容器,禁止向江内抛弃垃圾。各港口必须设置足够的垃圾接受设施,并将合理设置和建设固体废物处理纳入沿岸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图为从葛洲坝二江水电站拦污栅和机组槽门里捞起的垃圾。
  程铭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