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好事为啥办不好?——关于洛阳郊区辛店镇毁麦征地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0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来信)
专栏:信访调查

  好事为啥办不好?
  ——关于洛阳郊区辛店镇毁麦征地的调查
  本报记者 王维香
  5月上旬,本报收到一封署名“树山”的读者来信。信中说,4月22日,洛阳市郊区辛店镇干部及派出所干警一行几十人,带着两台大型推土机,不顾农民的反对和阻拦,强行将辛店村第二、第十一两个村民小组近50亩丰收在望的小麦全部推毁……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古都洛阳郊区辛店村这片被毁的麦田。只见偌大一片麦田里已空空荡荡,干枯的麦秆被翻压在泥土之下,两台推土机还在那里轰隆作响。得知记者到来,村民们三三两两前来反映情况。事情虽然已经过去20多天了,他们虽然气愤不已,但说话时又有些心有余悸。有的说:“农民以地为本。我们这里耕地本来就不多,又强行征用土地,没有了口粮田,我们今后生活咋办?”有的说:“这50亩小麦都是水浇地,眼看就要吃到嘴里的麦子被毁,那些人咋就不心疼哩?!”还有的说:“推麦圈地那天,镇派出所干警都出动了,谁有意见就抓谁。”
  离麦收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为何那么急于征地而毁掉农民眼看就能得到的收成?合法征地又为何动用派出所干警助威?听了农民的意见,看看读者“树山”当时拍摄的照片,记者分别采访了村、镇及洛阳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洛阳市辛店镇副镇长李洪涛说,去年10月,洛阳市郊区人民政府领导就开始酝酿,与洛阳市华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公司,无主管部门)合作,在市郊建设“计算机调控智能温室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基地。镇领导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科技农业方面考虑,就把这个项目争取了下来。该项目共需征用土地50亩(其中辛店村48.85亩,白营村1.15亩),每亩征地费3.3万元,总共165万元。除按每亩地赔偿农民青苗费1000元外,其余征地款由镇管村用。今年3月18日,市有关部门在洛阳锦华宾馆召开会议,以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局和郊区政府土地规划管理局为甲方,洛阳华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乙方签订了征地合同。
  这位副镇长说,华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搞无土栽培蔬菜,是引进以色列全套设备、技术,属于高科技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可以在本地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带动农民致富,是件好事。
  记者问:“既然是好事,为什么群众有意见呢?”这位副镇长说:“那是因为村干部的宣传和思想工作不到家,工作方法也不太对头。”
  记者问:“对华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无土栽培蔬菜技术以及在本地能否推广、如何推广等情况,你们作过考察吗?”
  答:“没有。”
  记者又问辛店村村委会主任杨万欣:“征地之前,有没有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杨说:“开过村民会,也开过几次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为什么不等小麦成熟收割后再征地呢?”答:“人家上边都谈好了,征地合同也签了,作为村委会,我就是执行。再说,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在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局,谈起这起征地之事,副局长张现林表示,这次征地用于农业项目,且没有超出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件规定的征地范围,只不过是从农民手里把地征过来,转让给某一个单位去开发,是合法的。
  采访至此,从村到镇,再到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此次征地是为群众办了一件“好事”。但农民为什么不理解呢?在采访中,一位农民对记者说,土地是国家的,这我们明白,国家建设用地,我们会心甘情愿地让出土地。现在的问题是,有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只对上级负责,心里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农民。
  据了解,辛店村人均耕地只有0.7亩,这次征地以后,人均耕地就更少了。尤其是第二、第十一村民组,土地被征后,有的农户五六口人,就剩下一亩多口粮田,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今后连吃饭都成问题。目前,除了每亩征用地赔偿1000元青苗费外,其他都未落实,他们能没意见吗?
  3月18日,甲乙双方签订征地合同。4月10日,辛店村才召开第二组、第十一组村民会议。在意见没有统一的情况下,镇、村派人强行圈地,所以遭到村民的反对和阻拦。之后,镇政府又派专人逐户“调停”,村民们慑于压力,不得不违心地签字画押。4月22日,推土机再次进入麦田,随之而来坐镇的是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及公安干警二三十人,村民们仍然强烈反对,但已无济于事,50亩丰收在望的小麦终于毁在车轮之下。
  但愿当地领导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安排好农民的生活,把好事办好。(附图片)
  上图:推土机正在毁麦圈地。
  压题照片:4月13、16日,乡、村两次组织强行圈地,遭到农民阻拦,不得不暂时停止作业,这是被毁了一半的麦田。
  树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