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十年拥军不寻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0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来信)
专栏:心连心

  十年拥军不寻常
  自1988年始,河南省电力公司率先在中原大地创出“电力拥军,系统联建”这一独特的拥军形式,探索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拥军工作的一条新路子,受到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赞誉。
  军营亮起“常明灯”
  多年来,用电难、吃水难、洗澡难一直困扰着驻扎在大别山深处的子弟兵。“三难”之中,至关重要的是用电问题。省电力公司的领导了解到这些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战争年代,军人在大别山浴血奋战,付出的是鲜血,是生命。和平年代,军人在这里还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有责任帮一把!”于是,公司专门成立了“大别山军营用电走访小组”,由用电处处长带队,历时两个多月,行程千余公里,走访了驻扎在大别山区的几十个营区、执勤点,对每一条用电线路、用电情况都详细查看。
  “电力再紧不能紧部队”,公司党委决定投资上百万元,为驻扎在大别山区的每座军营、执勤点架设供电专用线,平时不受电力紧张影响,24小时亮“常明灯”。
  没等开口难已解
  1996年11月10日,某集团军军史馆开馆时,作为特邀嘉宾的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胡国栋一行到来时,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丁寿缶军长激动地说:“军史馆能如期开馆,得感谢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啊!”
  原来,这个集团军前身是新四军第一纵队,“沙家浜连”、“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等英模单位和英模人物就出在这个部队。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该集团军决定筹建军史馆。但苦于经费不足,举步维艰。
  当省电力公司李菊根总经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原定一天的走访活动,他只用半天时间就结束了。
  回去后,他连夜将所属分公司领导召集在一起:“今天这个会,我专门讲讲某集团军建军史馆的事……”接着,他介绍了这支部队的光荣传统和军史馆现状。最后,他激动地说:“尽管部队没开口向我们提一点困难,要一分钱,而我心里憋得慌,坐不住啊!大伙说,这千秋万代、造福子孙的事,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无须李总再多说啥,不出两天,电力公司就筹集了35万元。
  在中原大地,电力部门拥军的知名度特别高,所办的事也特别实。就连下岗军嫂特困户补助也专门设立了基金。官兵们都说:“许多事我们没想到,他们就帮办了!”
  开通成才“直通车”
  官兵的成才、就业也是电力公司挂在心上的事。
  为了使战士们在服役期内能掌握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术,省电力公司要求所属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为联建部队培养两用人才。于是,各电业单位纷纷为部队办起了电工、钳工、焊工、机械制图等各种类型培训班,每年有几千名战士学到一至两门技术,拿到军地双方颁发的“两用人才合格证”。电力行业帮部队培养两用人才一步到位,这种成才“直通车”,很受部队欢迎。
  为战士倾注心血,对部队干部也大开“绿灯”。省电力公司干部处处长告诉笔者,在企业大量裁员情况下,他们每年都要设法安置一定数量的转业军人。现在河南省电力系统的455名现职处以上干部中,转业军人就有113人,占总数的25%。为了使转业军人适应新的工作和要求,省电力公司还专门建起正规的转业军人业务培训基地,待转业军人掌握电力管理常识后,再参与竞争。
  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
  石藏珉
  罗国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