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鸡比鸽子“飞”得高——沈灶镇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1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鸡比鸽子“飞”得高
  ——沈灶镇纪实
  □刘宏奇 周平 张汉成
  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市沈灶镇,因饲养肉鸽、信鸽而闻名大江南北,有“鸽镇”之誉。笔者慕名前来访鸽,意外发现,“鸽镇”的鸽子自然了得,更有200余万只比鸽子“飞”得更高的鸡!令人称奇的是,沈灶的肉鸡、草鸡、蛋鸡,是在养鸡业不太景气的近两年中迅猛发展起来的。
  沈灶的鸡,颇有后来居上之势。在沈灶,先有鸽子后有鸡,鸡“学”了鸽子的门坎精,但鸡和鸽子“飞”的却不是一条道。从“白鸽展翅”,到“群鸡起舞”,为沈灶的干部群众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市场经济教育课。
  沈灶的鸽子,扬名于90年代初期。时值各地农村大力发展特色多种经营生产,沈灶人选择了菜鸽养殖。镇里号召党员干部每人必须养鸽70只以上,迅速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万羽种鸽场,全镇半数以上的农户陆续养起了鸽子。到1994年全镇养鸽已达50万羽,荟萃了贺姆鸽、卡罗鸽等20种国内外名牌肉鸽、信鸽和欣赏鸽,信鸽在全国放飞比赛中也得过奖。一时间,地处偏僻的沈灶因鸽子而声名大振。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组织发动农民饲养鸽子中得心应手的沈灶人,并未能打开和占领变幻莫测的市场。镇党委、政府也曾多次组织寻求国内外销路,也投资了真空包装烧鸽的加工生产线,但都没有使几十万只鸽子有个好出路。在一阵喧闹和辉煌之后,沈灶的鸽子逐渐暗淡,村办集体鸽场先后倒闭,大小鸽市也改弦易辙。目前,只有在镇里的种鸽场和一小部分农户家中还能看到鸽子那可爱的身影。
  鸽子没能找到展翅高飞的市场空间,却提高了沈灶的知名度,更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那里很快又飞出了一群鸡!这是农家的“战略转移”!
  养鸡生蛋,是沈灶农家的传统项目。在鸽子进军市场受挫之后,沈灶人又重新审视传统的养鸡业。此时,正是“鸡不逢时”,蛋价卖不高,鸡的销路也不好,可这时从田野上走出去的一批“倒蛋部队”、“贩鸡能手”却神气活现,他们不仅成功地开拓了上海、苏南地区的市场,还培植和带动了邻村邻乡的一大批养鸡大户。
  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调整发展多种经营策略,改变以前光靠行政命令和一般号召的做法,在发动干部带头的同时,让能人、大户带动,政府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到发展营销组织、开拓市场上。镇里成立了家禽、粮油等六大类的多种经营营销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转换角色,花大力气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搞好各种服务和协调。
  沈灶的养鸡业,从过去零星饲养到规模经营,目前已达到230多万只,去年总产值达4800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让人欣喜的是,养殖、炕孵、饲料供应等各类专业大户成为一呼百应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承担了过去政府想包也包办不了的服务项目,从赊销苗鸡、饲料到蛋、鸡包销,与农民结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在上海十六铺农贸市场设有销售窗口的李灶村三组农民杨金生,不仅自己养鸡3000多只,还组织了40多人的专业收蛋队伍,设立几十个收蛋网点,每天有一卡车鲜蛋运往上海市场,年销售1500吨。去年他了解到上海市场草鸡蛋好销的信息后,一方面带动养鸡大户饲养,另一方面又帮扶邻村邻乡的群众大养草鸡,使养鸡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丁金村丁军是个炕孵大户,今年元月他标新立异地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请海安市种禽公司的畜牧兽医师讲课,并发布鸡和蛋的市场信息,还组织参加会议的农户开展养鸡知识竞赛,当地七八个乡镇和兴化、东台的100多位养鸡大户及不少农民参加了活动。据介绍,像丁军这样召集的“民间大会”,沈灶每年都有几十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