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转向事业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1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转向事业型
  □夏珺
  乡镇企业的发展,着实使一批乡镇企业家成为“富翁”,其财富恐怕下辈子也用不完。一批优秀的乡镇企业家仍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瞄准更高的目标,谋求更大的发展。鲁冠球、王廷江等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动力何在?笔者曾当面问过一些企业家,回答是“想多干点事”,“想为中国农民争口气”。这些朴素的说法说文一点就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有人称这类企业家为“事业型”企业家。
  毋庸讳言,也有一类“乡镇企业家”是属于“致富型”的,他们难以摆脱狭隘的农民意识,把办企业只是当成致富的途径,小富即安。既然日子比先前阔得多——当然包括员工、乡亲们也过上了好日子,便不思进取,裹足不前,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另有一类“乡镇企业家”或许可称为“昙花型”,曾经大紫大红,“一阔脸就变”,变得骄横狂妄,甚至违法乱纪,结果被摘掉大红花戴上铁手铐,落得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富,也是对人的考验。乡镇企业家队伍之所以分化为“事业型”、“致富型”、“昙花型”,盖源于其心胸、眼光、抱负、思想境界等综合素质的高下。
  这三种类型的乡镇企业家“两头小、中间大”,“致富型”的不在少数。据说目前农村中出现的“以放高利贷”为主的食利者阶层中,相当一部分是歇业的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经营者。
  这一现象颇值得关注。近年来,乡镇企业效益下滑、速度下降,固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然,但不能不说与相当一批乡镇企业家“小富即安”有着因果关系。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原始冲动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自在情理之中。但经过20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由“倔强的草根”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时,其地位、作用早已超出了脱贫致富的圈子,如果乡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境界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显然已落后于时代。
  眼下,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到了一个“坎”上,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渡过难关,亟需一大批乡镇企业家走出“小富即安”的小天地,由“致富型”转向“事业型”。乡镇企业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乡镇企业家先要完成这个转变。因为在政策等外部环境不变的前提下,乡镇企业家的素质就成为决定因素。况且过去乡企发展的动力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乡镇政府的推动,随着产权制度改革,政府由直接推动变为间接推动,乡镇企业家的作用更显得突出。看来,如何通过培训等途径促进大批乡镇企业家由“致富型”转向“事业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该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