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品味上海咖啡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2
第10版(大地周刊·文化生活)
专栏:都市风情

  品味上海咖啡馆
  贺小钢
  咖啡早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饮料。在寻找咖啡浪漫的旅途上,人类留下的不计其数的热情与冒险的罗曼史,已不再被追究。咖啡自阿拉伯开始蔓延,并在十七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和宗教领域受到重视,绅士们在咖啡屋谈政治、文学和商业……这和现代的咖啡馆相去甚远。然而咖啡作为一种精神享受,至今多少留有一点品位的意思。
  咖啡文化在上海,旧日的遗风很重。“文革”时期,咖啡和“封、资、修”一道被封杀,咖啡馆消失了。七十年代末,经历了苦难的咖啡悄悄飘来香味,那些老旧的咖啡馆,虽然灰头土脸,但昔日的辉煌可以从中感觉出来。也是咖啡豆现磨现煮,尽管选料不怎么讲究,可人的咖啡意识已在咖啡豆搅磨的沙沙声中苏醒。咖啡环境是斑驳的,咖啡心情是粗糙的,不过,无论如何,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抑或回归的起点。此后数年,到了雀巢咖啡大量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上海家庭咖啡又曾一度趋向时尚。用咖啡款待宾客———咖啡在家里几乎毫无理由地替代了茶叶。
  这一页漫漫十余年,已经翻过。九十年代了,老字号的咖啡馆,如东海、凯司令、老大昌……突然消失,或者隐退到角落夹缝里,催人遗忘。咖啡也不那么特殊了,和茶一样只是饮品的种类而已。新的咖啡馆,模仿欧美,模仿昔日的辉煌,像星星点灯。一些精彩的,被自愿的口头广告渲染成了明星,其座上“观众”云集。一些精致的,也被近邻、路人及其热衷于情调的咖啡族不时推开门去。咖啡馆有旺也就有淡,一些经营不善的,也会门可罗雀。
  演绎到今天,咖啡、咖啡馆已变为标志性的意义。“请你喝咖啡”,“请你去咖啡馆坐坐”,其实喝的也许是泡沫红茶、冰淇淋汽水、啤酒;坐的也许是茶坊、西餐厅、酒吧、果汁屋。
  咖啡馆的形式包容越来越多。在上海,咖啡馆的生机已比银行和证券公司少不了太多。一到午后,“营业中”的招示牌被许多咖啡馆透着玻璃挂出来,也有从上午就虚掩着门的,也有的到傍晚才撩开面纱。
  咖啡馆中,纯粹的咖啡座只有寥寥几个,主要是一些高星级酒店的大堂咖啡座,如花园酒店、波特曼大酒店、锦沧文华大酒店。咖啡饮料配上简单的西点,有人弹奏钢琴,偶尔也有小提琴伴奏,音乐始终在背景里。咖啡喝完了,有人会给轻轻地添加,喝咖啡的人更多的不是在品尝咖啡,而是在品味对方悠悠然的谈话。
  在上海最为人传诵的咖啡馆是和西餐联在一起的,名称也是,如“欧玛莉餐厅”、“巴伐利亚美食啤酒餐厅”、“PARK·97餐厅”、“硬石餐厅”、“五十号菜馆”。这些地方,正餐钟点开有地道的西餐,其余时间,下午是幽静的咖啡,晚上是几乎震闹的咖啡。
  晚间最闹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咖啡馆是“巴伐利亚”。它占据着的一栋三层小楼,被昵称为“小白楼”,据说曾是白崇禧的旧居。现在里面的装饰是德国式,一至三层的中心是空的,聪明的设计师用了一所德国旧教堂的材料。看看那些木头和玻璃,再喝一杯德国黑啤,很有情趣。电子乐队边奏边唱,相互间的谈话很难听得清楚,但涌去的人一波接一波。我想,人会有想聚在一起又不想说话的时候。
  咖啡还和中西小食相组合。精细的小笼、生煎、锅贴,美味的凤爪、猪手、目鱼大烤,纯正的意大利粉、公司三明治……都能够融合在咖啡馆里。比如上海较早出现的“阳光咖啡厅”就很有代表性。一些散布在街道上的咖啡馆,桌上的小牌子或递上来的饮食牌,总有些许小花样。
  酒吧茶室和咖啡馆,在装饰上分不开也分不大清,把所有的酒吧茶室都视作咖啡馆也无妨。它们格式变化很大,情趣品位却很近。最先有台湾风味的红茶坊,泡沫红茶为主饮的“寒舍”一下冒出好几家。随之,茶园、茶座、茶艺馆纷纷上场。愿意喝茶的朋友不无得意地给我打电话:“什么时候,茶党请咖啡党喝茶去呢?”后面加上注解:“也可以在茶坊喝咖啡的。”实际上,我是一个需要咖啡情调的“可乐族”,一个顽固的在咖啡馆里只喝可乐的人。我想过,要是有个可乐屋,我大概会像那位“茶族”那样兴致高扬。一日,“可乐巴士茶栈”真的在新华路开张了。巴士式的门面,人从巴士门里走上去,里外全是可乐风景,招呼你的是各种饮料小吃。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咖啡馆”。
  最近又时兴起花茶、果茶。花茶如玫瑰花、紫罗兰、金盏花、法国锦葵花、熏衣草。有一家“绿茵休闲饮品屋”,搜罗了许多花花草草,冲水加蜜,清香自然,咖啡仍有一席之地。喝茶喝咖啡,咖啡族依然可以把这“饮品屋”看作是自己的“咖啡馆”。
  季诺意大利休闲餐厅、必胜客比萨屋、马可波罗面包房、哈根达斯冰淇淋店,这些都是系列型连锁店,体现了另一种咖啡样式。
  书屋咖啡、电脑咖啡、陶艺咖啡,是最新的亮点。追求儒雅,坐坐咖啡书屋也会另有一番感觉。汉源书屋是上海第一家私人书屋咖啡座。电脑迷,可以去网吧。几台电脑就可以成为一个网吧了,网吧似有继续发展的势头。陶艺为咖啡馆增加了直觉艺术,通过自己想象自己动手制作,委托烧成后,可随着咖啡的余兴带回一二件自己的陶艺“杰作”。
  到上海找咖啡馆,不妨记住几条路名,如:汾阳路、桃江路、茂名南路、思南路、衡山路、新华路、雁荡路、华山路、铜仁路、淮海中路的西段……若很怀旧,那一定要去听一听和平饭店爵士酒吧的老年爵士乐队演奏,也领略一下清一色穿戴西服领结的侍者服务。爵士酒吧的窗、架构、吧台、灯、画,以及奏出的那些曲子,都是老上海作为远东大都市时的精华,无疑是独一无二的再现。遇到周末,气氛愈加浓烈,曲子、咖啡、酒,人更容易醉了。
  周末时,大型百货公司里的咖啡座,如太平洋、伊势丹、鸿翔、百盛,来往的人很多。女朋友结伴逛店,于是在咖啡座小憩,又成为商店咖啡一道丽光。好喝的是巴黎春天咖啡,好看的有迪生、伊都锦咖啡座……
  周末,人对周末往往会有特别的感觉。周末的感觉也许就是咖啡,无法说明白。(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