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各国成千上万球迷抱怨无票的时候,记者意外得到了一张最叫座的球票,还少花50法郎。 与“票贩”打交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在各国成千上万球迷抱怨无票的时候,记者意外得到了一张最叫座的球票,还少花50法郎。
  与“票贩”打交道
  本报记者 王芳
  一纸世界杯赛球票,如今成了最珍贵的东西,要想搞到法国队与南非队比赛的门票,更是难上加难。不可思议的是,记者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张。
  6月12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马赛体育场门口等人。也许呆的时间长了一点,一个穿白色“FILA”运动服的小伙子盯上我,悄声问:“要不要票?”我看到一位同事正缺一张,便问“多少钱?”“500法郎。”说着,他掏出票:“你看,原价145法郎,涨得不多。”我接过票,与新闻中心发的票比了比,好像自己那张的防伪标志发暗,他的发亮。“你的票会不会是假的?”说完,我就不再理会他了。
  这时的大门口已人山人海,法国、南非的球迷都在闹腾。我发现,真不止一个“票贩”混迹中间,大都相互认识。有个举着英文的“我要球票”牌子的人还与“票贩”嘻嘻哈哈,看样子是个“托”。有个岁数不小的矮个子凑过来:“我的票好,350法郎的,给1200法郎就行。”我一算,行情还差不多,涨3倍。
  晚上8时30分,离开赛还有30分钟,我们在体育场地铁口又遇“FILA”。他认出了我这个东方人,追上来塞上一张说:“300法郎一张。”我一看,这张票的原价比下午那张高,为350法郎,而他的出价比下午还低200法郎,就更不信了:“假的!”这时,小伙子信誓旦旦地说:“那好,我们一起到入口处去,等你的同事进去后,你再付钱。”
  小伙子叫来一位黑衣人,四人同行。从地铁口到入口处有10来分钟路程,我们边走边聊:“我真不敢卖假票,否则会那个……”说着,他伸出并拢的双手,摆出一副被手铐铐住的姿势。“一会儿的比赛那么精彩,你不留一张自己看吗?”说到这里,这位小伙子神色黯然地回答:“不了,我们连夜就要出发。”
  原来,他是来自巴黎郊区的无业青年。这些天,他们5个人挤在一辆九座面包车里,随着赛程,没日没夜地在有比赛的10个城市倒票,“开幕式那天才叫棒,最高可净赚上万法郎呢!”
  来到入口处,我和两个“票贩”留在口外。警察接过同事的票,眯着眼朝太阳照了照,检查一番就放他进去了。我随即掏出300法郎。
  (本报马赛6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