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减员有序 下岗有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5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这是一篇来自基层、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文章,文章虽没有列出一个个具体的企业,但所反映的问题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妥善处理好减员与增效、减“官”与减“兵”、下岗分流与培训就业及社会稳定的关系是工人群众的呼声,也是中央一再要求的。
  减员有序 下岗有度
  广西南宁铁路分局 雷正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许多地方执行效果显著。但也应看到,有些地方“歪嘴和尚念歪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值得重视。
  盲目赶潮。一些国有企业推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既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作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也没有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意义、目的和改革的目标,更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就盲目操办。
  趁机甩“包袱”。一些企业不经考核就把老职工、女职工当“包袱”甩给社会。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对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作了明确规定,但有的国企还是搞“一刀切”,留男的淘汰女的,留年轻的淘汰老的。这种不具体分析岗位效益、不考虑职工过去的贡献、不顾社会影响的做法,使部分职工悲观失望。
  借机排斥异己。一些企业领导人把用人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里,几乎不受任何监督、制约,借机排斥异己:亲者上,疏者下。
  借减员之机“肥”个人私利。有的企业在减员之后,既没有苦练内功的动作,也没有拓宽市场的发展计划,目标就是保住少数人的利益不受损。极少数企业负责人把企业卖给自己,原有职工全部下岗,而另招一批民工。
  减员不减“官”。某市一家上百人的国贸公司,近30人或分流或下岗,而领导一正四副一助理,外加十几名中层干部,却“岿然不动”。按理说,企业亏损,面临绝境,企业领导要负主要责任,然而下岗轮不到他们。
  部分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不仅违背了减员增效的初衷,也败坏了改革的声誉。为此,建议在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时,稳妥地处理好如下关系,防止中央的正确决策在执行中扭曲变形。
  减员与增效的关系。企业在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改革措施时,一定要明确:减员只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纯粹为了减员而减员,缺乏对企业人事权的制约,缺乏对在岗干部、工人进行考核的科学方法,势必导致该减的减不下,而一部分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却被“减”跑了。留下了懒的,赶走了勤的。这样,增效就成了空话。因此,只有实行合理减员,才能达到增效的目的。
  减员与调整劳动力的关系。减员的目的是为了增效,对生产力进行合理调整布局也是为了增效。因此,我们在撤销班组或减掉班组富余人员的同时,应在科学核定的前提下对人员紧张、劳动强度大、劳动质量标准高和劳动时间长、对作业流程速度起制约作用的班组,适当增加“新鲜血液”。如果我们只减员不调整,或这里大量减职工而那里大量招民工,那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会受到制约,对科技进步和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也不利。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减员,也要注重生产力布局。
  减“官”与减“兵”的关系。减员增效并不是只能减“兵”而不能减“官”。现在,一些企业的“官”太多,人浮于事。适当减“官”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干部队伍素质。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尽快使企业摆脱困境的手段,而这一手段的实施又必然在社会引起反应。因此,在实施减员下岗时必须顾及社会稳定的全局利益,做到下岗有“度”,分流稳妥。尽量多分流,少往社会上推,更不能企业领导者想让谁下岗就让谁下岗,想分流谁就分流谁。要依规矩办事。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与培训和再就业的关系。减员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人员的优化提高员工素质,达到增效的目的。提高人的素质,是实施减员增效的任务之一。我们决不能把下岗职工当包袱甩开不管,而是要积极地为他们重新上岗创造条件。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训练,提高下岗职工的就业技能,让他们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实现再就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