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加快公开市场操作步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5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金海观潮

  加快公开市场操作步伐
  光新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在货币市场上的债券回购业务。针对一些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减缓的新情况,目前的操作方向以融出资金为主,即中央银行按照一定的利率水平以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短期融资券为抵押,增加相应的基础货币供应,以缓解一些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紧张的矛盾。此举表明,取消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之后,中央银行近期频频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经济发展,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当前,公开市场操作步伐开始加快。
  从传统上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主要有:1.公开市场操作,2.外汇买卖,3.准备金比率,4.利率,5.再贷款。现行国际上较通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它避开了再贷款(中央银行给金融机构的信用放款)的纯信用弊病,同时可发挥财政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自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深化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即人民银行为购买外汇所占用的人民币资金)一直是中央银行增加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主要渠道。然而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国外汇净结汇下降较快,一季度,央行外汇占款仅增加3.9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561亿元人民币。显然,至少近几个月外汇占款不再是我国央行资产运用的主要工具。经国务院批准,中央银行3月25日对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较大幅度地下调了准备金比率,同时下调了准备金利率。目的就是增加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并改善其财务状况,其效果将在未来月份逐步显现。但准备金率调整对经济震动较大,因而不宜频繁使用。利率工具近年来为中央银行频繁使用,主要目的是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从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看,利率一次次下调对经济产生的作用还未完全显现。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再贷款与公开市场操作相对应,基本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减少再贷款可以为公开市场操作腾出空间,因为商业银行不能通过再贷款渠道和外汇出售获取资金就必须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为抵押或出售获取资金,增加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是由公开市场操作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方式是债券回购,属于微调性质。
  截至3月末,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及投资超过2600亿元,其他商业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及投资近400亿元,政策性银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近3600亿元。这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物资保证。允许商业银行持有更多数量的国债,一方面可以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更大的物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发挥财政的作用。财政可以运用这部分资金增加公共投资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财政政策的运用亦可以部分解决商业银行因纯信用放款回收有难度产生的“惜贷”问题。鉴于中央银行已经放弃了使用多年的贷款规模管理,同时外汇占款从今年前4月的金融统计数字看已不再是央行增加流动性的主渠道。因此,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步伐,使其成为央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变得尤其紧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