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我在这片园地里——祝贺《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1
第12版(副刊)
专栏:

  我在这片园地里
  ——祝贺《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
  管桦
  从《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晋察冀日报》开始,我就在副刊这片园地里了。当时,作为晋察冀文艺队伍里的普通一员,我二十多岁年轻的心灵,充满天真,竟向最高权威的报纸投稿。那时军邮冲过炮火的硝烟,把稿件送到后方;那时我在战争中写了《妈妈同志》、《还乡河之夜》、《雨来没有死》。副刊接受了我的粗糙但是神圣的速写。于是我开始兴奋起来。副刊在我内心的芦管中奏起了我文学生涯的序曲,使我的写作充满自信的力量。五十多年以后,当我对着鲜红的太阳摇晃着我的白发时,我为《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祝贺。并不只为当初。半个世纪中,我一直是副刊的投稿人,我的许多重要主题的散文、诗歌,几乎全部在这片园地与读者见面。同时,我和贺敬之、袁鹰、蓝翎、姜德明、丁振海、李德润、刘虔、刘梦岚等副刊的同志接触,和他们交谈,和几代的编辑成为朋友,每一代都付与我一样的热情。他们都是审编和改稿的高手。我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常常飞到这片园地的松杉、白杨树的枝头,高唱《顽石之歌》、《大自然的哀歌》、《大自然的呐喊》等“生命的乐章”。
  还有什么比编辑和作家共有着崇高事业更庄严美妙呢?我的一位世交长辈,1926年入党的河北省副省长李子光,被“四人帮”害死。“四人帮”粉碎后,没有及时平反。我怀着不可抑制的愤怒写了一篇歌颂老党员李子光的散文。编辑同志把它发表在纪念“七一”的副刊上。此事得到河北省委的重视,李子光同志很快得到了平反。《人民日报》推动着时代前进,它的文艺副刊也一样推动着时代前进。五年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人民日报》副刊组织彦涵、董辰生和我以及几位老将军,到狼牙山“采风”。我们涉过野风中汹涌地挟着浪花飞奔的易水。这里因为荆柯的故事,而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美名。在阴雨中,我们来到狼牙山。什么也不能比苍天和大地更能打动我的心。狼牙山高耸云天,在濛濛烟雨中,像是一个巨人。苍鹰在它的头上飞翔着。我们听着当地群众的介绍,眼前便浮现出当年同日本侵略军战斗、掩护群众转移的八路军,最后五个战士弹尽粮绝,在呼吼的大风中跳下悬崖的悲壮场景。回到住所,我画的是巨幅风竹,题句:“大风高歌壮士曲”。彦涵画了一幅狼牙山国画,董辰生画的人物。副刊编辑把我们的作品和在这里战斗过的几位老将军的书法,组成一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五周年的专版发表了。除了作者投稿,编辑的组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人们把文章写得越来越长的时刻,《人民日报》副刊提倡短而精。刘虔给我打电话,要我和另外几位作家各写一篇散文,不许超过八百字,组成一版,我写了《奋》,其他几位也都完成了任务。
  有一年,副刊为配合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向我约稿。我写了散文《我的政协委员朋友们》。发表后,当时还健在的萧军委员看了说:“这样的散文,比听几个报告的作用大。”去年全国政协开会前,一位副刊编辑又紧急约我写一篇有关政协的散文。当时是我的妻子李婉接的电话。因为她深知我同编辑的友谊和她的急切心情,便没有告诉她我正躺在医院病床上打点滴。于是我晚上赶回家写稿,清晨再去医院输液。这次我扶病写作了《生命之树常青》,完全是因为这片园地的呼唤。《人民日报》是播散得最广的最有权威性的报纸,但是使命更有权威性。
  我喜爱《人民日报》副刊这片园地,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她没有降低自己的品格;这片园地,如同5月的清晨,得到大地和太阳赐与的百种花叶的芬芳和鸟群的鸣啭。
  1998年5月27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