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黄作兴——从战士到“骑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黄作兴——从战士到“骑士”
  叶忠
  黄作兴是一位获四项国家专利的工程师,但他最自豪的是:我曾是一个兵。
  黄作兴刚满18岁,就开始了军旅生涯。在部队的四年里,他一刻不停地跟着老同志学习机械基本知识和军械、车辆修理技术,学会了车、刨、铣、焊等各种操作本领,并深深的爱上了机械这个应用广泛、神通广大的专业。
  1977年,黄作兴从部队退伍到了上海江南造船厂,当了一名机械工人。他把空余时间都放在对机械技术的钻研上,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自学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金属材料、机械零件等理论知识,并选择自己生产实践中接触最多的阀门,开始了研究开发工作。
  1989年,厂领导让他负责厂阀门制造部的技术工作,在这家有着“我国近代工业摇篮”和“海上科学城”之称的百年老厂,他的抱负和才华终于得到发挥。
  黄作兴一开始研究,就选择了国内空白的中压调节型蝶阀作为攻关目标。在蝶阀研究的日日夜夜里,他还像当兵时那样,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锻炼后就看书。上班时除了搞设计外,多数时间还是下车间、跑市场。经过整整一年拼搏,50多次的失败、改进和提高,终于取得成功,并先后取得了四项国家专利。
  黄作兴的四项专利,都是非职务发明。为了研制工作,他陆续花掉自己的3万多元积蓄。但当研制成功,取得专利权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地把这一专利成果献给了自己的企业,由企业组织生产,他自己不要一分钱的转让费。
  黄作兴的专利产品中压四氟密封调节型蝶阀,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选材,成功地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多少阀门设计师和专家们尚未解决的工作压力低、扭矩力大、耐磨差、耐温低、磨损泄漏快、使用寿命短等难题,使之成为国家级的新产品。
  中压软密封调节型蝶阀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后,为了系统掌握第一手市场反馈信息,黄作兴深入国内主要用户单位了解情况。投产的第一年,他的足迹就遍及全国300多家大中型企业。
  通过市场调研,黄作兴发现高温高压高性能的金属硬密封蝶阀是当今世界阀门的发展方向,也是阀门市场的迫切需求;同时他也了解到,目前国内外生产的传统金属密封结构的蝶阀,尚存在许多造成泄漏的潜在因素。于是,他又为自己提出了研制的新目标、新高度。
  经上网联机检索,黄作兴从国外的资料中得到启发,一个新型的金属硬密封蝶阀的攻坚战开始了。经过近半年的设计、试制、改进、再试制,一种在国内外阀门界独树一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金属硬密封蝶阀终于问世。这种新型的DTD金属密封蝶阀,采用高精度加工成型的金属片,与金属阀座吻合,实现了蝶阀开启瞬间密封面分离,关闭接触时立即密封的特殊效果,彻底解决了当今阀门市场中金属硬密封蝶阀存在的弊病。
  1994年11月,黄作兴登上了第四十三届尤里卡发明博览会的领奖台,获得了尤里卡金奖和最高骑士勋章。从一个军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驰骋在阀门王国的“骑士”,并实现了把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夙愿,这对黄作兴来说,是下一个奋斗目标的起点。
  李庆连,一位“手到病除”的电焊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四十年如一日,用心血和汗水练就了“在线开孔、在线堵漏”的绝活。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一百篇《李庆连——焊花点点写辉煌》。——编者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