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治荒沙改变面貌 柳杨堡门窗可朝南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治荒沙改变面貌
  柳杨堡门窗可朝南开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柳杨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一个乡。过去这里的群众盖房,门窗大都是朝东开;而今,新盖房子的门窗全部改成朝南开。
  这是为什么呢?6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柳杨堡采访,才真切感受到荒漠化产生的严重后果,亲眼目睹了治沙工程带来的巨大变化。
  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部边缘,1983年沙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2%,75%的人口和耕地直接受到风沙危害。自80年代起,盐池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每年都开展大规模的治沙运动。1996年,由国家投资在该县的柳杨堡建立了治沙试验基地,进行重点建设。
  下午4时许,汽车驶进位于县城西北部的柳杨堡基地时,满眼的绿色让大家眼睛一亮。一丛丛的沙柳、柠条,一片片的苜蓿、苦豆,一排排的钻天杨,组成了生机勃勃的荒漠绿洲。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面积53042亩,1996年之前植被覆盖率不足20%,如今已达到75%。基地采取治理、管护、利用三统一的模式,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发动基地内的343户群众,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建成了防风固沙林区、麻黄栽植区、固沙型饲料林区等9类示范区,在荒漠上搞起了绿色革命。
  土沟村的庞占福老汉深明治沙工程带来的好处。在自治区林科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除了种好自家的30亩农田外,还在小院里搞起了庭院经济。他指着院子里的大葱、辣椒、西瓜,有点激动地说:“这在前几年想都不敢想!为了躲避风沙,这一带的老房子门窗都是朝东开,这几年的新房子才敢把门窗朝南开!”
  土沟村的干部告诉记者,村里的群众除了搞庭院经济外,还大面积种植麻黄、西瓜,人均年收入由1996年的390元提高到去年的1000多元。
  在返回县城的路上,盐池县的林业局长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他说:“对于治理荒漠化,我们完全有信心。现在干部群众治沙的愿望很强烈,技术、经验也有了,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指示使我们很受鼓舞!只要国家能加大投资力度,我们会把整个盐池县变成柳杨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