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人生最盼是良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7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人生最盼是良缘
  苏开 阿银
  虽说人们常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形容旧式婚姻,但实际上,现代人的爱情也少不了需要“红娘”来牵线。这人生良缘的实现,往往就靠媒妁之言。如今“红娘”们打出专业的招牌让求婚者们明确这样一个市场化法则:操心的事是要付出操心费的。然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婚介经营者的道德声望、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这才是市场评价的第一价值尺度。
  社会是片大森林,
  做一桩婚姻栽一棵树
  有着“东北第一大媒人”口碑的沈阳相识基地经理刘清对笔者说:“追求幸福婚姻是人生的目标,选择婚介机构择偶是对终身大事慎重、负责,并非是‘嫁不出’或‘娶不到’。”一位开始只想到此“看一看”的赵女士,待看过了接待室、摄像室、电脑室、约会室后,坚定了在电脑前“悄无声息”的理性选择态度。尽管她出生在一个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大家族里,可她期望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更优化组合。这家民政局所属的装备有十几台电脑的婚介机构诞生于1993年6月。成立五年来,接待征婚者2万多人,平均每年结婚2000多人,而电脑仍常年存储着单身信息9000多条。社会是片大森林,每一桩婚姻就是一棵树,专司植树造林的人该承受着多大一片情感的绿荫啊!
  据社会调查机构1997年初统计,全国有8020万单身人口。这些未婚、离异、丧偶者们渴求社会关注他们爱的权益。陕西省西安市一婚姻介绍所所长陈长安今年50岁,1985年停薪留职创办国内第一家全开放式婚介所,使数千对单身男女喜结良缘,因此获得全国首届“月老奖”。在辽宁省锦州市有一位“男红娘”,义务为他人作美,劳心劳力,获得了“鹊桥工程师”的美誉。吉林省有一位致富的别女士,腾出房子办起女子联谊会,为单身姐妹寻爱巢,甘当危难姐妹“庇护所”所长,被人颂为“当代爱神”。
  婚介业良莠不齐,
  对“红娘”也须打假
  一家调查公司搞的民意测验表明,愿意通过婚介机构获得婚姻的单身者不到7%;通过征婚广告获得婚姻的成功率只有0.2%。为什么婚介传媒的社会声望度这么低?多年研究婚介问题的专家成达先生认为原因不外乎4点:一是许多婚介机构及传媒以营利为目的,高收费,滥收费,无视求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交款前满脸堆笑,信誓旦旦;接过钱后,冷脸一副,“慢慢等嘛”。二是业主及所聘人员无敬业责任心,缺乏角色互换意识,服务质量低,审证、保密制度管理混乱,任凭登记者随心情编纂,“水货”上市。三是服务设施差,正如群众所形容的那样,“一间黑屋子,两个老太太,三条破板凳”。四是民政、公安、物价等有关部门尚未形成婚介业统一管理机制,审批后指导不力、监督不力、整顿不力,造成多头搞婚介、收费无标准、审证不严格、投诉无去处等无序状态。
  据了解,新闻传媒搞的征婚创收,诸如“红娘热线”、“一见倾心”、“有幸相交”、“月老茶座”、“空中红娘”、“觅知音”等版块、节目,每条百字广告收费在50元至300元钱不等,有的征婚广告除收取300元发布费外,还要另收婚介机构代理费50元至100元钱。而民政和街道及个体开办的婚介所的登记服务费标准更是名目杂、差别大。
  拎一个果匣子、两瓶烧酒,就可以打发撮合八字的民间媒婆的事儿,早已成了掌故。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职业媒人是要生存的。但是,只想把婚介所当成讨饭家什儿的人则完全背离了成人之美的职业道德。只要交几十元钱的登记、见面费,身份证、工作证、户口簿等材料不全的人也可以被安排见面,岂不坏了“做媒知双方”的规矩!
  为了赚钱,东北许多地方的婚介所都曾上演过以条件较好的男女作“托儿”的骗婚闹剧。某市一征婚女士在婚介所云山雾罩的担保下,交钱后与他们介绍的男士见面了。事后,当她按照这位男士交谈时所说的工作单位去与之联络时,发现该单位根本没有此人。
  辽宁省民政局的曹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婚姻介绍行业搞得好坏,是老百姓跟前的事情,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不能不管。目前,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对婚介业进行整顿,要控制收费价格,治乱打假,提高这个行业的软硬件服务档次,真正树立起“社会红娘”的良好形象。
  守住圣洁驿站,
  牵手这头那头
  辽东半岛的一家民航售票处工作人员孙海洋因犯事被开除公职。成为无业游民的他,在一家婚介所办理了征婚手续。他自称在厦门定居,经营娱乐俱乐部,“欲寻30岁以下,能助我经商的女士为伴”。结果骗得5名女青年的纯真爱情和价值7万元的财物。在他落入法网后,司法人员不禁发问,难道做媒者不查验工作证或所在街道介绍信,只看骗子的眼色行事,任其胡乱编造吗?客观地说,近年来,政府部门和一些群团组织开办的婚介所和服务站,用爱心搭鹊桥、搞联谊,为大男大女或重组家庭者切实做了很多有益有成效的工作。然而,伪骗的行径总是无孔不入。如何为善良的择偶者把住“提亲第一关”,好媒人也真该多几个心眼,动用一些手段了。
  笔者在采访沈阳相识基地经理刘清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专业月老该是怎样一个形象?”他说:“平凡人愿做辉煌事,人格投入和责任意识是第一位的。无德莫守圣洁地。那种‘醉翁之意不在婚’的人不配做月下老人。”刘清这位大学毕业的年轻共产党员,选择现代红娘职业投身市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就像未来的家庭服务社会化一样,婚介服务社会化也将成为可能。不过,眼下他还有苦恼。他到某些当事人单位搞“查实侦探”时常常遭到白眼;他要创建东北地区相识联盟,合作者寥寥……看来,干哪一行当都需要理解,婚介业这一市场新宠更需在爱的心河中成长。
  古埃及人很早就认为,通往爱的路径有一处驿站,这驿站扯着长长的红线,牵着这头,套着那头。岁月长长路长长,人生最盼是良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