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功勋垂青史 英气留世间——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7
第12版(统一战线·纪念与回忆)
专栏:

  功勋垂青史 英气留世间
  ——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秦延 钟鑫
  今年6月17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张太雷诞辰100周年。张太雷同志自1920年10月在北京加入共产主义小组以后矢志不渝、忠心耿耿地工作。在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中,先后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中国共青团总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湖北区(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等领导职务,是中共第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在此期间,他曾经多次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纪念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重温他的革命历程,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推进跨世纪伟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
  张太雷出生在江苏常州城里的一个贫寒家庭中,自幼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看尽了人间的不平,所以在升入中学后经过辛亥革命时期爱国民主思想的熏陶,在内心深处逐渐生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社会责任感,立志向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学习,走救国拯民之路。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使正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的张太雷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他开始用新的思想观点思索中国社会的问题。他通过阅读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文章和在《华北明星报》兼职中翻译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新貌的文章,思想出现了飞跃,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之路才能救中国。在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张太雷逐步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并且于1920年10月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与此同时,他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李大钊的派遣在天津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着手恢复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工作。恰在此时,奉党委派赴共产国际工作的张太雷于8月回国,同时还带回青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根据青年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局加强对青年团工作领导的意见,张太雷担负起了恢复和整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张太雷多方奔走,积极与那些因团组织处于停顿状态而没有组织活动的团员商量恢复团组织的办法,终于在同年11月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恢复了工作,青年团组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22年5月,全国有团员5000余人,在17个城市里建立了团的地方组织。于是,在当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以张太雷为大会执行主席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市东园隆重举行。经过6天的会议,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至此,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组织正式建立。张太雷的英名也和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这光辉的一页永远连在一起。
  1923年12月,张太雷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留在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8个月后,根据国内工作的需要,从莫斯科回国。他抵达上海不久,从1924年9月开始便以青年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召开青年团三大的筹备工作。在张太雷的具体组织和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中共四大闭幕后的第四天——1925年1月26日至30日顺利举行。这次大会在全面贯彻中共四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青年团正式成立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明确了青年团的任务,同时一致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会闭幕后举行的团三届一中全会上,张太雷被选举为团中央总书记。虽然在当年5月张太雷就奉调离开了共青团工作岗位,但是他在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发展史上的业绩却永垂史册。
  中共创建时期的著名活动家
  在中国最早的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筹备建党时期,张太雷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从1920年2月起,张太雷便开始协助李大钊开展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他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往北京。3月,张太雷参加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的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共产国际派遣到中国的代表抵华后,张太雷作为他的英文翻译,参加了他在北京和上海的活动。张太雷在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不仅领导了天津的建立青年团组织的工作,还领导了天津的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工作。他在投身实际的革命活动中,注意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后,张太雷积极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到处宣传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两个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联合战线。同时多次陪同共产国际代表以及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1922年9月,他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一起成为最早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张太雷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且出席了大会,为会议最后作出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的决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4年1月以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新时期。面对这种形势,张太雷一方面从革命大局出发,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一方面坚持革命原则,注意保持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运动的独立性,注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思考革命领导权问题,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他还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正确主张,针对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的罪恶行径,教育和鼓舞广大群众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
  1926年3月,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试图排斥共产党,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张太雷立刻识破蒋介石的阴谋,坚决主张进行反击。同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整理党务案”,再度向共产党发动了进攻。张太雷态度鲜明地发表了《反动派在广东的活动》、《到底要不要国民党?》等文章,指出“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的发生,“很显而易见的就是那班已开除与未开除的反动派所造成的”。张太雷的这些言论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击中了他的要害,深为蒋介石所忌恨。
  1927年“四一二”事件发生后,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逆转。在这革命紧要关头,担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的张太雷清醒地意识到:暴风雨就要来了,我们要随时准备应变。在6月下旬,他就领导中共湖北区委确定了“鄂北武装农民上山”,以及“保存骨干、严密组织”的工作要点,并且提出“无农运即无国民革命”的正确主张。同年7月中旬,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改组了中共中央。张太雷担任了改组后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受命于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国际交往的优秀使者
  新兴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亟须加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联系,特别是与列宁创立的共产国际及其领导下的青年共产国际的直接联系。由于张太雷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杰出的政治才能以及具有外语的特长,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最早的外交使者。
  1921年春,张太雷受中共早期组织的派遣赴苏维埃俄国伊尔库茨克代表中共参加远东书记处工作。他在该处筹建了中国科,并担任中国科书记,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直接联系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同年6月,他与杨明斋作为中共最早的正式代表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参加了民族与殖民地问题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殖民地问题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提纲(草案)》。该草案支持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的精神,强调了在东方国家民族革命运动中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性,批驳了“左”倾观点。在共产国际三大快闭幕时,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于7月在莫斯科召开,张太雷、俞秀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第一次出席了这次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张太雷被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受命回国组织青年共产国际中国支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在回国前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起草了召开这次大会的号召书。1921年8月,张太雷回到国内后,不仅承担了整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而且还要担负共产国际来华代表的助手和翻译工作。张太雷在出色地完成整顿青年团组织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联络与组织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选派代表去苏俄参加远东民族会议事宜。在此同时,他还妥善地解决了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间的意见分歧,陪同共产国际代表与孙中山及其他国民党上层人士会谈,为促进国共合作的早日实现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1923年8月,他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成员出使苏联。张太雷在完成代表团工作的同时,还同日共党员片山潜、越共党员胡志明进行了交往,并建立了友谊。
  张太雷在完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工作后,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委派留在苏联参加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兼任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在此期间,他还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翻译兼秘书出席了于1924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及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出席了当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然后于同年8月奉调回国。1925年5月,他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调任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再次承担起对外交往的使命,并且一直协助鲍罗廷工作到1927年4月。
  由于张太雷在承担对外交往的使命中,忠实地、创造性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为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所以赢得与他有过交往的外方人士的一致赞扬,称赞张太雷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奋不顾身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在汉口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张太雷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且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起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8月9日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张太雷提出自愿去广东工作的请求。会议决定派他去广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8月下旬,张太雷一到广东,立即向广东省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并决定成立暴动领导机构,同时改组了广东省委。9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南进广东,张太雷立即赶赴汕头,组织当地群众配合南昌起义部队行动。10月初,南昌起义部队南进广东行动失败。张太雷处理了善后工作,于10月下旬携带省委工作计划离开广东前往上海,与中央研究有关广州暴动的问题。11月8日至9日,张太雷在上海出席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1月下旬返回广东。
  张太雷回到广东后立即着手开展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便于工作,他于11月26日秘密由香港潜入广州,住进广州市委的地下机关,随即组建了由张太雷担任总指挥的暴动总指挥部——革命委员会。中共中央于12月5日批准了广东省委于11月29日上报的广州暴动计划后,张太雷接连于6日和7日组织召开省委会议和工农兵代表会议,研究确定起义后建立苏维埃政府的职员名单、起义政纲、宣言、文告以及起义的时间与行动部署及策略等问题。
  正当张太雷组织广州党、团组织和革命群众进行起义前的紧张准备工作时,敌情显示起义消息已经泄露。张太雷当机立断,于12月10日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决定在12月11日凌晨3时半起义。当晚即召开起义军事骨干会议,部署立即发动起义。次日凌晨2时许,又偕同起义军总指挥叶挺、秘书长恽代英和工人赤卫队代表赶赴由共产党员叶剑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组织教导团革命官兵誓师活动和作了起义的战斗部署。凌晨3时半,广州起义爆发。晨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张太雷主持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兵执委代表举行的第一次联席会议。
  广州起义的成功发动引起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于是他们联合起来绞杀这个革命行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虽然起义军民浴血奋战,但是到了12日下午,起义武装力量已经难以与敌军抗衡,敌军攻占了起义军的重要阵地,并分兵直扑起义总指挥部。因出席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刚刚返回指挥部的张太雷闻讯,立即乘车赶赴前线指挥战斗。车行至广州市大北直街(现解放北路)附近,遭到敌人伏击,年仅29岁的张太雷壮烈牺牲。13日,敌军重占广州,广州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一事件却作为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屠杀政策的一次英勇的反击而永垂史册,张太雷和起义军民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振兴和腾飞的巨大精神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