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二十一世纪我们生产什么——对VCD大战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3
第7版(科技)
专栏:

  二十一世纪我们生产什么
  ——对VCD大战的思考
  本报记者 丁刚
  报载:中国目前约有300多个VCD生产厂家,1997年年产量共计约1000多万台,其中60%—70%采用了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伺服机芯。
  DVD推出后,在国外市场上原来就不多见的VCD更是不见踪影。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飞利浦专营店里,服务员满是疑惑地说:“VCD?记不清是不是卖过,你要买VCD机干吗?DVD不就行了吗?”我把中国目前VCD的年产量告诉他,他眼睛瞪得更大了。这个不停地给顾客推荐新产品的小伙子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会出现VCD大战。我却因此得到了一个信息:原本就不那么火爆的VCD如今正在悄然退出市场。
  对照飞利浦,不难看出中国市场上VCD大战的问题所在。我曾问过一位在飞利浦公司工作的技术人员:飞利浦是不是因为利润少才不生产VCD整机?他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整机装配是简单技术。有人说,世界上第一台VCD是中国生产的,但准确地讲,只能说是由中国厂家装配的。不久前,我从国内一家报纸上读到有关国内某名牌VCD的报道,说是此机型率先采用了飞利浦伺服机芯、美国C-Cube解码电路、日本雅马哈数字卡拉OK、夏普四端稳压电路等技术或部件,除此之外,还有为生产VCD从国外引进的许多名牌仪器和设备。那么,还有什么部件是这家企业或是国内企业自己生产的呢?许多中国厂家把国外名牌部件作为自家产品创名牌的基本条件,殊不知,这样做等于是将自己挂在了外国企业的“拖轮”后面。人家可以甩掉你,你却不得不依赖人家。如此名牌又岂能维持长久?
  不少中国专家都说过,中国企业当初考虑投资生产VCD,并非因为这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而恰恰是看中了投资和技术要求都不高,关键部件可以进口,回报快,所以就一哄而上。一哄而上的又何止一个VCD?这许多年来,重复引进——扩大生产——低价竞争,直至“自相残杀”,几乎成了中国家用电器业发展的不变模式。有多少极有发展潜力的厂家就被这样的恶性循环所吞没。而这决不应被视为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
  生产VCD并非不是一个方向,但与飞利浦相比,我们缺少的是创新,缺少的是长远的战略设想。我们有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唯独没有新产品开发战。1996年秋,当中国厂家正在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牌号的VCD时,飞利浦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布恩斯特拉走马上任。他当时说的一段话曾被许多媒体引用:“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考虑飞利浦未来的生产重点,我们过去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安排好这些重点。”布氏上任之初便大刀阔斧地将一些利润少、产品落后的生产项目砍掉,将一部分劳动力密集程度高、技术含量低的生产线或是卖掉,或是转由其他国家生产。一位曾参与过飞利浦产品开发的华裔专家说,飞利浦不只是从附加值多少来考虑放弃一些产品,更是从如何使飞利浦的产品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来考虑的。因此,它在选择产品时不仅考虑短期利润,而更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
  国际强手的战略调整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企业下个世纪究竟应该生产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要由企业家来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必须依靠创新,必须依靠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这绝不只关系到一两家或某一类企业的命运,而是关系到民族工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