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加深相互了解 扩大战略共识——写在克林顿总统访华之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深相互了解 扩大战略共识
  ——写在克林顿总统访华之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王缉思
  美国总统克林顿即将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9年多以来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也是克林顿入主白宫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出国专访。在国际关系中,首脑出访的时间安排、礼仪规格和会谈气氛,是双边关系变化的晴雨表。去年秋天江泽民主席访美时的良好气氛,以及克林顿来访即将受到的礼遇,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正在走上稳定和正常发展的轨道。
  人们常说,国家关系和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从抽象意义上说,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国家利益带有客观性和长期性。如何从主观上认识本国利益,并判断对方和其他国家对自己的战略意图,据以制定和调整政策,同样对国家间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美两国从战时的盟国一度变为敌国,70—80年代关系逐渐正常化,进入90年代后曾几度陷入严重困难,而今又重新得到改善。这种跌宕起伏,有国际环境和两国国家利益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但同双方对形势的分析、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和政策调整不无关系。
  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对方,加深相互了解,是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利益的必要前提。江泽民主席去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近年来,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里交往的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是防止两国政治摩擦加剧的润滑剂。绝大多数到中国来访的美国人,包括应邀来访的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新闻记者,都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少数抱强烈偏见的人以外,也会看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那些不断中伤中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人,往往是那些自以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舆论炒作者,或者是利用部分美国人的无知或狭隘的民族主义,企图达到国内政治目的的政客。美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越深,这种人就越孤立。
  现在,每年有几十万中国人到美国访问,几千名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就学。美国技术、商品和文化产品源源涌入中国。因特网在瞬间内将信息传到大洋彼岸。美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再神秘,它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美国人的求实态度和创造精神给中国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中美政治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多次出现曲折,而双边交流却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这只能说明两国利益的汇合点在逐步增加而不是减少。同时,两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必须就世界局势和双边关系加强对话,扩大共识,深化合作,避免现存的和潜在的某些矛盾激化。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期间,两国联合声明要“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半年多来形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首先是在东南亚金融动荡的背景之下,两国需要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关系,并且探讨亚太地区多边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在东南亚金融风波面前,人民币和港币维持了汇率的稳定,对美国是有利的,美国对此加以赞扬。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日本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市场开放之缓慢,更使日美经济摩擦呈旷日持久之势,美国由此深感失望。美国商品和资本向日本和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亚国家流动受阻,因而需要抓住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改革的机遇,不遗余力地开拓在中国大陆的市场。
  美国经济已实现80多个月的持续增长。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美国的经济竞争力仍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保持对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势头,挖掘潜力,进一步吸收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在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冲击下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为进一步发挥这种互补的优势,美国首先应当取消1989年以后的对华制裁措施和不必要的技术出口管制,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充分发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和稳定世界金融秩序方面,两国有必要共同进行深入的战略性探讨。
  其次,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的曲折,需要中美进行更为深入的安全战略对话。印度的核试验对国际社会共同构筑的核不扩散机制形成了严重挑战,巴基斯坦随后进行的核试验和印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的忧虑。中美两国应当同其他有关国家一道密切磋商,善谋对策,为南亚地区的和平,为推动实现该地区无核武器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最近,东南亚个别国家政局不稳,朝鲜半岛局势仍未明朗,都构成中美战略对话的新背景。日本官方近来就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适用范围是否包括中国台湾,发表了自相矛盾的言论,遭到中国舆论的谴责。作为日本唯一军事盟国的美国,能否在关系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敏感问题上谨言慎行,是对建立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验。
  最后,对于中美关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两国也必须加强对话,寻求共识。1995年5月美方允许台湾领导人访问美国,引起中美关系严重恶化。在过去整整3年里,许多美国战略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识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应当吸取的主要教训,就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而不能被台湾岛内某些坚持分裂的力量和他们在美国国内的支持者所左右,从而因小失大,使美国的行为偏离自身的长远利益,甚至导致危险的中美对抗。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在中美加强战略对话之后,克林顿政府明确承诺了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主张,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三不”立场。这说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牵制“台独”。同时,促进台湾海峡两岸进行政治对话,也有助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扩大共识。
  从上述背景看,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在逐步加深,合作的基础在不断扩大。克林顿访华将会有十分充实的内容和良好的气氛。当然,气氛的改善不等于分歧的解决。美国国内一些势力出于种种政治动机,仍然在发出刺耳的不和谐音,企图破坏中美合作。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要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