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九三学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9
第12版(统一战线·纪念与回忆)
专栏:民主党派简介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于1946年正式成立,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主要创始人有: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有影响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家许德珩、梁希、潘菽、涂长望、金善宝等,为争取民主、坚持抗战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周恩来与他们经常来往,交流思想。1944年底,在周恩来等中共同志的帮助下,他们在重庆组成“民主与科学座谈会”,表明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传统、提倡民主科学精神之志。1945年9月3日“座谈会”举行会议,时逢日本投降,有人提议,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应把“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得到一致赞同。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宴请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勉励他们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1946年5月,九三学社正式成立。推举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潘菽、涂长望等为常务理事,梁希、卢于道等为常务监事。
  九三学社成立后,团结和联系了一批进步的教授及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积极支持中共的各项主张。1949年1月,该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协。1949年9月,九三学社的代表许德珩、梁希、黎锦熙、袁翰青、吴藻溪等参加了政协一次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梁希任林垦部部长。学社成立时,发表了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对时局的主张等文献,提出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官僚政治,争取学术思想自由,奖励科学研究,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文化水平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该社以《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的总纲为政治纲领。进入新时期以来,九三学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就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一些有重大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智力开发,科技咨询,办学讲学和支边扶贫活动;推动广大社员和所联系的专家学者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7年11月,九三学社七大召开,提出以邓小平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基本路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团结全体社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服务。
  九三学社发展成员以大、中城市为主,以科学技术界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九三学社在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地方组织,现有社员6.8万余人。
  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现任名誉主席是王淦昌,主席是吴阶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