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深入病区四十年 为民造福写春秋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医疗队长期扎根林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深入病区四十年 为民造福写春秋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医疗队长期扎根林州
  本报讯 一支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主,由多家医疗单位参加的食管癌现场防治医疗队,自50年代末深入到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开展综合防治研究,一直坚持到今天。在40年的历程里,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使林州市40岁以下居民的发病率下降50%左右,食管癌死亡率从70年代的第二位下降到目前的第四位。
  1959年,中国医科院教授吴英恺等人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林州(原林县)的食管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支以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为主,由多家医疗单位组成的医疗队开赴林州,建起了食管癌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基地。先后有10多批、百余名肿瘤专家来到林州,开展调查研究,找病因探病源,探索和实验防治食管癌的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河南医学院的沈琼教授发明了气囊拉网细胞学诊法,并沿用至今;肿瘤医院黄国俊教授对早期病人施行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达90%,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最高纪录;王国清教授在拉网初筛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子内窥镜下腔内染色诊断法,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夏生、陆士新、李铭新等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导致食管癌的环境因素、食物因素及癌前病变,为食管癌的防治打下了理论基础。
  他们在开展研究、治疗之外,还通过各种方式指导群众预防食管癌。林培中教授对2500多位患者进行阻断性治疗,成效显著,证明了对高风险人群做化学预防是最经济可行的途径。罗贤懋教授与有关专家合作,指导农民改变种植结构,进行综合预防。1982年至1992年,李冰、黎均耀教授等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在林州进行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其成果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领导表示,今后要继续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办好林州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基地,为当地人民造福。(初爱娟 赵永新)
  编后
  由首都数家医疗单位组成的食管癌现场防治医疗队,在河南林州为当地百姓防病治病40年,其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成为医疗下乡的楷模。医疗队下乡,这是一件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事。这不仅是改变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重要举措,其丰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疗改革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