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城市基础设施 嗷嗷待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8
第2版(经济)
专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 嗷嗷待哺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在国家有关部门对“八五”以来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行评价时,有这样两句很关键的话:一句是“除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其他设施产品和服务供给紧张状况明显缓解,部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另一句是“由于享受了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大部分设施建设实现了行业自我滚动发展,其中邮电通信、公路、电力行业投资效益显著,只有水利、城建部门还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
  这两个评价,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尴尬状况。
  瓶颈中的瓶颈
  先看城市供水。我国有668个城市,其中330多个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日缺供水能力1600万立方米。
  再看排污和垃圾处理。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极低,近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放量在300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垃圾的处理率也很低,不到50%,能达到无害化处理的不足10%,每年有12744万吨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在城市周围,产生大量废气废液污染环境和水资源。
  城市基础设施匮乏使居民最直接感受到的不便,恐怕是城市交通了。令大城市居民十分头痛的交通堵塞,原因在于城市交通设施的落后。据统计,中国的城市人均道路只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而北京却只有全国水平的70%。在汽车越来越快地进入家庭时,道路的建设却在拖后腿。1996年城市道路车均拥有面积比“七五”末期下降了30%。城市路网汽车运行的平均时速从70年代的30公里,下降到80年代的20公里,下降到现在的12公里。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缺水、污染和交通拥挤,还限制了住宅产业的发展,限制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限制了与城市地铁设备、污水垃圾处理设备相关的电子、机械等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化程度为30%,根据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城市化在达到30%后,会有一个加速发展时期,到70%后才又趋于稳定。据此规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在15年内达到45%左右,这意味着城镇人口将继续增长。多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还也还不完的状况,显然不可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所以,把城市基础设施比作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中的瓶颈”,毫不为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十分必要。
  但是,“九五”前两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1996年完成847.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3.6%;1997年完成11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3.9%,均未达到“九五”计划指标的低限。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上是无偿使用,城市路网建设和维修至今没有稳定的资金渠道,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是由地方财政负担。城市供水虽然收费,但价格过低,供水部门只能靠财政补贴过日子。
  建设资金来源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东拼西凑”。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土地使用开发费、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及银行贷款、外资等。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九五”期间,仅城市供水、交通及污水和垃圾处理,就需投资6960亿元。但按现有的资金渠道筹集,尚有35%—45%的缺口。而在无法实现以业养业的情况下,无偿债能力也不可能寻求银行贷款。
  改革才能有筹资机制
  据建设部门的官员介绍,在国外,对燃气、供热、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采取的是财政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城市基础设施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化的,可以靠产业本身的良性循环来解决投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亟须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以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
  首先是改革汽车税费制度,建立与汽车的销售和使用相联系的城市道路资金渠道和地铁国产化引导资金。我国汽车约有70%是跑在城市的道路上,而对汽车购买和使用所征的各种税费,几乎全部用于城市以外的公路建设。有关部门建议,将车辆购置费改为购置税,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交通建设。此外,尽快将养路费改为燃油费,城市道路维修养护费作为燃油费附加,分别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这样,不仅为城市道路开辟了投资来源,也可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无效和低效交通需求的目的。
  其次是实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的政策,使污水厂、垃圾厂建成后,可以利用收取的费用来还贷款的本息,并维持运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投入产出运行机制,对当前加大投资力度尤为急迫。如:淮河变清工程,需要建50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而现在只建了十几个,其主要障碍就在于没有还贷机制。
  最后是改革城市供水价格。据建设部门的测算,如果能将水价(包括了自来水和污水处理费)调到占居民收入的2%左右,即每吨水从现在平均1元提高到2.5元时,就能完全解决我国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资金,还能解决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一半的费用,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同时也促进人们节约用水。
  这些改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降低商品房价格。目前,在商品房价格的配套费中,城市道路、排水、供水管网等建设费大约占配套费总额的80%。若能通过改革,取消配套,建立自身稳定的筹资渠道,可以使住宅价格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同是基础设施,为何建设的步伐有快有慢,力度有大有小?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能够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城市基础设施要加强投资力度,显然,需要通过改革来建立新的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