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金杯客车活力从何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8
第2版(经济)
专栏:

  金杯客车活力从何来
  林钢
  轻型客车产销这几年一直在低谷运行。1997年轻型客车就全行业来说是负增长,销量比上年下滑5.6%。就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中,金杯客车的销量却直线上扬,突破2万辆,行业排序由第四名一跃成为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从上年的5.3%,上升为11.9%。最令同行刮目相看的是,实现利润3.3亿元,为上一年的3倍。
  金客何以一枝独秀?首先是选中了一个好产品。金杯轻客车既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要适合国情,适合国人的购买力水平。
  二是“金杯”实现了汽车工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汽车是需要有大投入,才能获得高回报率的产业。而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企业普遍患有“投资饥饿症”。银行贷款利息太重。有的企业想靠“滚雪球”求发展,无奈不等雪球滚大,产品寿命已经进入衰年了。
  1991年7月,金杯公司和香港华晨公司合资组建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总投资额29798万美元。华晨占51%的股份,金杯占49%。海外直接融资使企业立即出现了生机和活力,金客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冲压、装焊、涂装、装配四条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形成了6.5万辆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先进的轻型客车生产基地之一。
  有了世界水平的设备,有了现代化的生产线,但是管理落后,一切就会被抵消。1995年初,华晨公司按照股比,全面执掌管理大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金客的企业管理要与国际接轨。从此,金客的面貌出现了战略性的转折。
  改革从以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为目的的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只有第一流的员工,才能制造出第一流的产品。”金客的部门负责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观念新、专业知识扎实,朝气蓬勃。经过培训上岗的生产线上的员工,都有一股子敬业和钻研业务的精神。
  汽车企业学丰田的,不在少数。而金客决心大,全面学,不惜花7000万元人民币巨资,第二次向丰田引进其管理软件。
  三年苦练内功,金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产管理已经实现了拉动式生产(即以市场销售拉动生产),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成本明显下降,销售回款率100%,没有三角债。现在金杯客车的品种,有4个系列66个基本型,售价从4万元起到28万元,高中低档齐全,不愁没有订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