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荷藕俏销 肉鸽四飞 宝应:面向市场活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8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荷藕俏销 肉鸽四飞
  宝应:面向市场活经济
  新华社记者 陈宝善
  荷藕俏销国内外
  宽阔的淮(阴)江(都)公路,往来车辆如梭。在宝应段,一长串盖着篷布的大卡车浩浩荡荡,向北奔驰,颇有几分壮观。经询问老乡,这是江苏宝应县开到山东、天津、辽宁的运藕车,一年要运出五六万吨,带回钞票近亿元。
  原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沈汉庭告诉记者,如果在秋天收获季节,宝应的藕市更繁荣,县属和射阳湖镇、獐狮荡乡等5个大的专业市场,十几家集体和个体藕行,一齐开张交易,客商云集,车水马龙。宝应藕不但行销国内,并且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和印尼等国家。在日本,占到当地总销量的70%。
  这个县是个水乡,东荡地区尤其低洼,适宜种植荷藕,明、清时期即以“鹅毛雪片”美誉闻名遐迩。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拂到古老的大运河两岸,使农民思想大开窍,他们“退稻还藕”。1997年全县荷藕面积恢复和发展到10万亩,总产接近10万吨。与传统种藕不同,现在在藕上做了贸、工、农“一条龙”文章。也就是不限于出售原藕,还进行深度加工,制成保鲜藕、盐渍藕、速冻藕片、水煮藕片、藕汁饮料;国有、集体、私营互相推动,内销、外贸双管齐下,扩大营销。
  江北肉鸽
  “飞”向江南餐桌
  两年前,坐落在县北部的泾河乡干部群众下江南,寻找与城市的连接线。发现一些城市人已不像以前满足于吃猪、牛、羊肉,对走俏一时的甲鱼、鳗鱼、对虾也没多大胃口,倒是喜欢低脂肪、营养又较丰富的“特禽”。而鸽子又排在“特禽”之首,泾河农民抓住这个信息,立马行动,兴起养鸽业。一年后,成批的肉鸽便“飞”往上海、南京、无锡、苏州。
  为了使肉鸽更多、更快、更好地“飞”向市场,泾河乡成立了鸽业工作团、鸽业协会,办起了鸽业学校、鸽子研究所,负责提供饲料、防疫、销售以及贷款服务。最近乡政府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于汉周教授,研究开发肉鸽旅游食品。
  乡干部扳着手指说:一对种鸽每年可孵化14羽乳鸽。乳鸽出壳后,饲养28天即可上市。按市场最低价每羽15元计算,一对种鸽一年的纯效益在100元以上,5万对种鸽,可获利500多万元。
  农民经纪人
  活跃八乡四邻
  一天下午,在泾河乡白果塔村,两个老农同本村一位经纪人(当地叫开行的)商谈买卖业务,彼此显得那么淳朴、信任。记者过去到过一些农村,但像这种情形很少见,感到挺新鲜。
  一位姓陈的老农与记者拉呱起农民经纪人的本领和作用:这些人脑子活、腿脚快、信息灵,又本乡本土,是农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热心为农民寻找货源或买主。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哪家需要卖个什么,买个什么,打声招呼,就给你办。外地来了客户,也径直找农民经纪人挂钩,比自己挨村挨户推销省力省时。农民经纪人还根据群众需求,对大宗货物组织运送,帮助装卸。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