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产业化的“四个载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8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产业化的“四个载体”
  中共河南郸城县委书记 王林贺
  这几年,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结合郸城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了“四个载体”建设。
  首先是抓好生产载体即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我们重点抓了十大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全县20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1997年小麦总产达到45.3万吨,玉米总产12.1万吨,大豆总产2.8万吨。二是全县2000万株杨树、300万株泡桐生产基地。三是25万亩红薯生产基地。四是10万亩烟叶生产基地。五是5万亩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六是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七是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八是3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九是30万头黄牛、40万头生猪、50万只山绵羊生产基地。十是5万亩苹果生产基地。
  其次是抓好加工载体即龙头企业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一是粮食深加工系列。粮食生产是郸城一大优势,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因此,我们注重在深加工上做文章。金丹乳酸公司年可加工玉米2万吨,增值4000万元。二是木材深加工系列。中日合资的天工木业公司年加工木材5万立方米,年生产刨花板1.8万立方米,桐木拼板1.5万立方米,产品远销日本,可增值6000万元。三是棉花加工系列。县五个棉花厂,两个纺纱厂,年可加工棉花60万吨,加工棉纱1200吨,增值5000万元。四是肉类加工系列。每年可加工动物肉3.5万吨,增值7000多万元。
  其三是抓好流通载体即市场体系建设。我县规划建设了四个市场。一是以汲冢镇为中心的中原第一粉条大市场,年交易量达3万吨。二是以宜路镇为中心的中药材购销市场,年交易额4000万元。三是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20多个蔬菜市场,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日常蔬菜消费。四是以双楼乡为中心的无籽西瓜批发市场,使我县无籽西瓜能远销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其四是抓好服务载体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推广做到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所、村有科技示范户,县、乡、村均配有科技副职,科技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二是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对粮棉等主要农作物,以县农场、良种场为依托,分别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每年供应麦、棉良种350多万公斤。全县已建成63个黄牛冷配点,年配种4.5万头,1个良种猪人工授精站,年配种良种猪1.2万头。三是土壤肥料服务体系。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土壤肥力进行化验检测,配方施肥。四是植保服务体系。以县植保站为主,逐步建立村级植保服务站点,及时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组织全县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五是农机服务体系。及时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庄到田头,1997年提供服务5万人次,机耕面积120万亩,机播面积105万亩,机收面积75万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