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大上海结亲小山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8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大上海结亲小山寨
  杨勇华 杨必坤
  “六一”期间,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来自上海的汇款单、寄物单、信件络绎不绝地汇向各山寨中、小学学生手中。据该县希望工程办的同志介绍,每年的“六一”、春节,上海方面的单位和群众都会自发地给该县失学儿童捐赠物资。近年来,上海各界已捐款420多万元,帮助芷江建起了5所希望小学。
  芷江虽为抗战历史名城,但因种种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全县适龄儿童因贫困失学的有1800多人。1994年9月,芷江侗族自治县通过省青基会和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牵线,与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取得联系,同年底,上海市就捐资帮助该县103名小学生就读,并选出809名救助对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向市民介绍湖南芷江侗乡失学儿童的情况,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纷纷投入“希望工程”捐助活动。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刘文珍的女儿不幸遇车祸身亡,刘文珍夫妇将女儿生前积蓄和人身保险金共5万元中的1万多元捐助芷江38名失学儿童,另用4万元办了一家素菜馆,每年从盈利中捐1万元给芷江“希望工程”。去年,他们又用夫妇二人的积蓄在芷江垄坪乡建起了“上海徐勤希望小学”。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部去年捐资34500元,在芷江杨公庙乡办了两个春蕾班,资助118名辍学儿童。上海大隆机器厂在自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全厂3000多名员工将爱心凝聚在这湘西边陲的大山沟中,捐资20万元修建的希望学校将在年底竣工。上海市紫云小学一年级的6岁小朋友张骋,要妈妈带她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捐出了自己积蓄的300元压岁钱,希望“帮助一个读三年级的小哥哥”。去年底,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把芷江定为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派人来该县支教。
  来自远方的救助,使山寨侗家儿童更加发奋读书,在救助的学生中有20多人考取了大专院校。该县适龄学生入学率达99.7%,巩固率达98.5%,普及率达98.7%,有力保证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计划按期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