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向往激情——唐师曾与《我钻进了金字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0
第7版(文化)
专栏:

  向往激情
  ——唐师曾与《我钻进了金字塔》
  本报记者 卢新宁
  我相信喜欢唐师曾和他的书的人,是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激情。在繁华精致的和平年代,这种激情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冲击力。
  因此我丝毫也不奇怪听到这样的消息:远在这个夏天还没有到的时候,这位人所共知的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的新作《我钻进了金字塔》(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就掀起了一股灼人的热浪,它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连续几个星期高居图书排行榜之首,并且很快摆在了京城书摊最抢眼的位置。在书店和摊主们精心张贴的宣传画上,唐师曾身着他最喜欢的红色,笑得一脸灿烂,玻璃镜片后那双大孩子一样顽皮的眼睛坦然迎接走近他的读者。
  37岁的唐师曾最容易让人想到的一句话是“经历就是财富”。作为一名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这个落拓不羁的七尺男儿在1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不安分地留下了一串令人瞠目的记录:1987年参加“沿万里长城步行”活动;1988年深入秦岭雪山拍摄野生大熊猫;1990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连续探险4个月;1991年采访海湾战争,是最后一个撤离伊拉克的中国记者;1991年—1993年底,任新华社中东分社摄影记者,先后采访了若干军政要人,也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公开采访的中国记者;1995年在神农架寻找野人;1996年独自驾车环游美国。
  洪水、大火、地震、骚乱、瘟疫、战争……唐师曾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件的记者。他坦言:“我自知我不是勇敢的人,可我追求生命的质量,盼望有限的一生能尽量体验多种感受。”“追求生命质量”的他因此多次冒死前往一线采访,为新华社拍摄了上万张珍贵的照片,那些图文并茂、才华横溢的文稿着实为“新闻记者”这几个字增光。而他所做的一切往往都是一种自觉选择,仿佛出自一种本能的需求,自然得如同在燃烧的火焰上燃烧,在跳跃的阳光中跳跃。
  从几年前出版的那本《我从战场上归来》,到《世界博览》杂志上一篇篇任情豪纵的美文,唐师曾的读者已经养成了这样的胃口,他们向往火一样的激情。病卧榻上的唐师曾没有让人失望。《我见到了卡扎菲》、《我所知道的阿拉法特》、《铸剑为犁的拉宾》、《埃及地震亲历记》、《我的耶路撒冷》……一本《我钻进了金字塔》写出了中国一名普通记者眼里的卡扎菲、沙米尔、拉宾、阿拉法特、穆巴拉克、加利、曼德拉等时代风云人物。在遥远中东的漫天风沙中,出生入死的唐师曾用心贴近那块我们还很陌生的土地,他所讲述的不只是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是另外一些与我们一样愿意为正义、理想歃血为盟的同类,那里有领袖、将军,也有志士和贫民。当人们用目光触摸纸页上的润泽时,或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人生激情、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足见其性情的是他在拉宾一文后记中所言:“拉宾令我尊敬的不是和平也不是战争,而是忠于国家、忠于选民利益和勇敢真诚的职业道德。”这句话或可为10多年来新闻记者唐师曾“玩命”的注脚。
  有位智者说过:“但凡拿我们的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唐师曾和他的书告诉我们,人有欢乐、泪水和痛苦,也有热血、钥匙和工具,在激情的导引下,你可以去打开紧锁的理想之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