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是“长远战略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是“长远战略问题”
  苏戎安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致力于从根本上,从长远的角度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好。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呢?
  首先,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60%左右。我们不仅要解决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要同时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的问题,不仅要解决城镇就业问题,还要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非短时期所能改变,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劳动力供给之间还存在较大矛盾。毫无疑问,只有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们对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把经济更快地搞上去,为最终实现包括下岗分流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这是由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所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用工制度是由国家“统包统配”,而且“一定终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那种传统就业模式必将为劳动力全方位进入市场的新的就业方式所取代。同时,我国经济成长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随着企业技术进步,产品、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调整与人员流动就必不可免。要保证人员流动与就业结构性调整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形成一套包括下岗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安置在内的新的社会保障机制与就业制度。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养老失业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对职工下岗分流与再就业实行宏观调控,并使这项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要在实施再就业工程、广开就业门路的过程中,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再就业服务体系,使职工下岗分流与再就业工作逐步过渡到在政府宏观调控与指导下,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轨道上来。显然,这将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
  第三,这是由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长期性所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的失业与再就业安置远不只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更重要的是一种制度创新所带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的文化科技含量还远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与科技进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失业和再就业,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仅担负起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重任,而且具有推动劳动者竞争、促使劳动力质量提高的功能。劳动者通过市场就业机制,增强危机感、竞争意识和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通过再就业的职业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综合技能。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内核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挑战与机遇。只有使劳动者素质不断迈上新台阶,才能推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和以此为龙头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现代化,使国民经济走上劳动力质量提高同产业进步、经济发展从而扩大就业两者相互促进的发展轨道。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奏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