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名山名邮相辉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11版(文化)
专栏:

  方寸纳世界佳邮博古今
  ——一九九七全国获奖邮票赏析
  本报记者 孟宪励
  名山名邮相辉映
  最佳邮票奖:《黄山》小版张
  名山大川与方寸结缘,不唯黄山独有。但以黄山为题材的邮资邮品,论其质量,观其数量,都是可圈可点。1963年发行的16枚《黄山风景》特种邮票,以其简洁有力的线条造型、富丽鲜艳的色彩搭配,以及精制的雕版印刷工艺,至今仍为邮界津津乐道。1996年,当第二套《黄山》特种邮票的设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时,展示一个当代审美意识观照下的、个性独具的“黄山”形象,成为组织者、设计者的共识。
  60年代初,版画家师松龄从著名画家赖少其那里领命,参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迎客松的创作,从此与黄山结缘。1996年8月,《黄山》小版张征稿开始,京皖各路画师欣然命笔。师松龄以刀代笔,纵横自如,胸中积累了近40年的黄山呼啸而至。
  自古黄山云成海。一个裸露在阳光之下的黄山,树是树,石是石,有的是一种直白、坦露,缺的是一种蕴藉和情致。云,使黄山有了灵性。因而,大量地使用流动的云雾,成为师松龄创作时的基本构思,也是他试图突破前人的关键所在。
  首枚邮票《黄山朝晖》中,晨光初露,远景的天都峰浮动在一片金灿灿的云海之中。破石而出的迎客松身披霞光,苍劲挺拔,一道丫形的长枝飘逸而出,轻盈舒展,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山古称黟山,意谓是一个有很多黑石头的大山;而在第二枚《西海群峰》中,黄山却呈现出如绿宝石般的晶莹光泽,层出不穷的绿色群峰隐在翻腾的云海之中。飞来石附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女娲补天时剩下这块石头,经多方寻觅才选定神奇的黄山来安放。《云涌飞石》展现的就是飞来石似乎刚刚落下的瞬间:淡紫色的平阔云海铺向天际,似乎是一场庄重肃穆的庆典。《梦笔生花》透过晨雾中北海散花坞的松林,朦胧中挺立出一只神笔,笔尖鲜花怒放,苦思不得而豁然开朗的梦幻般情绪在画面上荡漾开来……
  此次运用我国邮票中罕见的小版张样式,显示了决策者的胆识和慧眼。小版张底纹图案,吸收了敦煌壁画中造型简洁的飞云图案,正中镶嵌万国邮联大会以烽火台为图案的会标。8枚邮票就是8个流动的视点,把一个气势磅礴的黄山如此集中、紧凑地吸纳进一个小版张中。一个峰峰竞秀、松松争奇、云腾雾绕、极富变化的黄山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小版张的意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