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千年古刹入邮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11版(文化)
专栏:

  方寸纳世界佳邮博古今
  ——一九九七全国获奖邮票赏析
  本报记者 孟宪励
  千年古刹入邮来
  优秀邮票奖:《五台古刹》
  设计《五台古刹》,阎炳武颇费踌躇。其一,风光题材邮票已发行很多,“五台山”能否风光重现,关键在于设计上能否别具一格。其二,五台山现存的130多座古建筑中,完整佛寺近50处,只能从中选择、设计出最具代表性的6处,大大地限定了其艺术的表现空间。
  《五台古刹》历尽周折,阎炳武、杨文清联合介入创作。阎炳武称,“五台山”是他耗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大的一套邮票。在创作准备阶段,设计者五上五台山,始得真谛。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清凉不仅是对其自然气象、地理风貌的表述,更是佛家清静、空灵、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因此“五台山”就不应该是一般风光的表述,而应该展现出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审美境界,透露出一种清淡、悠远、古色古香的韵味。
  创作是一种艰苦不堪的过程,这是因为每一枚邮票都体现着创作者全新的观念和追求,大到整体风格的设定,小至纸张的选择。台怀镇寺、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菩萨顶、镇海寺,6处五台山景观,几乎千篇一律的寺、树、山三种主体景物,在设计者视点变化、角度选择、构图、设色等丰富的艺术手段下,一套韵味独具的《五台古刹》于1997年7月26日向全国发布。
  设计者在整体上深绿、棕黄、灰青为主的基调上,除《南禅寺大殿》的全景外,基本上使用远景、大远景的稍仰视角,饰以后景中的远山和前景中的树木,展现出一幅幅清幽、淡雅、远离尘嚣的佛国境界。观《五台古刹》,使人顿觉神清气爽。图幅上不着一人,甚至不露一丝与人的存在相关的生活痕迹,但无不弥漫着超凡脱俗的人格追求。
  《五台古刹》运用传统的线描摹形状物,苍松、树叶以及建筑上的斗拱、殿柱、屋顶都精描细绘,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五台古刹》是焦点透视,但设计者并不考虑物体体积上的明暗对比,取消了图幅上的光源感,大胆地以现代绘画上的喷绘技术设色,把佛寺放在图幅明亮的中心,然后逐步向四周过渡,形成古雅、眩晕的艺术效果。
  设计者并不拘泥于自然景观的单纯再现,而是在尊重自然风貌的基础上,以大胆的艺术想象,根据主题需要,对画面中的内容添加取舍,或改变透视关系。台怀镇塔院寺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主要标志,在《台怀镇寺庙群》设计时,把山推向远景,加高、增大中景位置的白塔,突出了这套邮票的题旨。《佛光寺东大殿》中,大胆地把山门略掉,把大殿推向远景,加大了纵深的透视效果。镇海寺旁有一清泉,传说此泉为“海眼”,发水时附近尽成泽国。人们在此修建了镇海寺,植上茂密的松林,镇海松涛成为一景。设计者把寺作为主体,只在画面前景饰以两棵劲松,一个苍松掩映下的镇海寺意象独特、别有洞天。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