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刮目看榕城——福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12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刮目看榕城——福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艾笑
80年代,记者到过福州。那一次,留下两个较深的印象:一是尺把长的大老鼠在招待所里肆无忌惮地上蹿下跳,让人整夜不得入睡;二是骄阳下的五一广场,曝土扬烟无点绿,竟与福州所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温暖湿润”之地理环境大相径庭。后来打听出,1985年福州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不足5.4%,市民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倒数第二。
今年5月下旬,记者又到福州。还是住进那个大院,同样走过五一广场,面貌竟然大变了!据了解,近年来,福州市每年都要组织四五次全市性的除“四害”统一行动,已有效地控制了“四害”密度。如1997年,全市5次灭鼠大行动仅投鼠药就达100多吨,对室内外的蟑螂栖息处进行了长距离布药消杀,效果得到全国爱卫办专家检查组的好评,并确定把当年的一个全国除“四害”专业会议安排在福州市召开。市里的同志介绍说:“至于绿化,你已‘眼见为实’了。若按量化表述,今年全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28.4%,人均公共绿地为6.1平方米呢!”
确实,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1991年,已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行列。尽管福州市已经两度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九五”伊始,市委、市政府还是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实施了3年规划和12个子规划。按照“黄土不见天、污水不乱流、大雨不内涝、垃圾不暴露、‘四害’不肆虐、噪音不扰民”的原则,对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专项治理。两年多来,已取得显著效果。
记者逛了几天新榕城后,深深感到,福州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表面现象。
要留遗产,不留遗憾
1996年,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会上,福州市委书记赵学敏一言惊四座:“福州市内河不治理好,不敢侈谈文明!”当人们琢磨过这句务实的话味儿以后,会场上爆发了热烈掌声。
原来,福州城内现有43条总长99.3公里的河道,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它们的形成,除由诸山溪水汇集而外,更多的是建城2200年来城池发展扩大后护城沟壕的遗迹。河网成了福州的血脉,它调节气候、蓄洪排涝、运送货物、旅游交通,千百年来福荫黎民百姓生生息息。但是,由于明朝以后这里人口骤增,环境污染加剧,“民居淆杂,河渠多淤”。加上近代工业废水不断排放入河,福州内河就淤塞发酵腐败,逐渐成了脏乱恶臭、蚊蝇孳生、直接危及居民生命安全的公害之地。
做出投入十数亿资金的内河治理工程决策,是需要卓识和胆略的。福州市于1996年初启动了这项民心工程,并计划把6年的工程量在3年内完成。
记者这次采访时见到已整治完成的河岸两旁,棚屋不见了,变成4—8米的绿化带和至少2米宽的人行道。河床两侧立面砌着整齐的花岗石,河底淤泥清除得很彻底。河上驳岸、桥梁、护栏、护墙以及两岸房舍清爽漂亮,煞是好看!
身旁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到今年7月底,那条西起闽侯县文山里、东至湖前河的引闽江水冲污线路建成后,你再来看才更好呢!那时福州市东部、北部的内河水质就不再黑臭,全变成清清的活水了。”
就在两天以后的5月24日,在福州内河网的东南部分一个叫光明港的河段上,看到了那更好的美景。那是一场福州内河有史以来的首次国际龙舟赛。闪动着银色微波的光明港河道,用自己袒露的胸怀拥托着10多个国家的龙舟,任它们冲风破浪。激越的鼓号和人群的呐喊声,像是福州内河在与自己的过去道别……
观赛中,有两位老人一边抹泪一边说:“这都要托党和政府的福啊!”曾亲自担任内河治理工程中难度最高、工作量最大的“晋安河整治”总指挥的市委书记赵学敏告诉记者,内河清污仅是治标,节污、治污才是治本。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给后代留下的应是遗产,不能是遗憾。
盛世治水,今天的福州百姓赶上好时候了。福州市的内河治理融入了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筑,这不也是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深化吗。
行动是最好的动员
几位被福州市委、市政府请去挑毛病的资深公共卫生专家告诉记者,他们看到过的福州市公厕是高水平的,100%水冲,整洁漂亮;交通现代化监控指挥和市区烟尘控制是先进的;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他们说,走进小巷深处突然选择一家夫妻理发店造访,你会发现那里的毛巾是严格的一人一巾、用过必消毒的;再随意走进一家个体餐馆不吃饭却撩起帘子直奔厨房,你也会同样受到礼遇。因为那里生熟食品泾渭分明,井然有序,所有人和物干干净净,不避检查。喜得那位食品卫生专家连连夸赞:“以后陪老伴到福州旅游,一定到这里吃饭!”
这些日常的潜移默化,身在福中的福州市民未必感触强烈。可提起只用2年时间,就新建11座、修(扩)建6座市内公园的事,市民们就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建于闹市区的带有欧洲情调的温泉公园占地200亩;晋安区的金鸡山公园,在70公顷的面积上,利用地形修建了“卧狮望瀑”、“金鸡报晓”、“芳径熏风”和断壁瀑布等景点;茶亭公园则让人品足福州民居和传统韵味;占地128亩的鳌峰公园,原本是一座80年代的市区垃圾堆放场。经过填埋处理改造后,如今除了漂亮的园林景观外,还有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和400米跑道……
公园陶冶着福州人的品格和情趣。它成为福州人的好去处。为了它,市区两级政府想方设法筹措了至少2.5亿元,各级干部们身先士卒,为市民创建美好生活环境,拉近了干群距离。
晋安区桂香新村一位居民写给市领导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榕城是我家,绿化靠大家,大家看当家。”赵学敏说:“这是衣食父母对我们的勉励。全市绿化,领导带头,是该从我们做起。”去年元旦放假的3天,头一天他跑遍全市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现场了解工作进展,第二天主持召开园林绿化专家座谈会,第三天又主持了全市园林绿化工作部署大会。尽管他没让那些主管园林工作的干部们休息,但园林部门的职工们却非常高兴:“太好了!今年可以称为‘绿化年’了。”
曾有人问起如何解决“一人捡万人扔”的问题。赵学敏认为,要围绕管理做文章,严管出效益。1997年11月,我国首部地方性健康教育法规——《福州市健康教育工作规定》颁布了;印发40万册《市民健康教育手册》赠送至户;建立了市领导“卫生责任日”,一个月中每天都有一位副厅以上的领导带队进行市容卫生督查;全市每周五下午的清理环境卫生制度,已坚持了两年;全市41个市直机关与41个街道(镇)挂钩,由一位副处以上领导带队成立督导队,置身基层解决每一个“创卫”实际问题,不出实效不回单位;百万市民检查“创卫”、百万市民看福州活动,在福州市已家喻户晓……
(附图片)
图:昔日棚屋污水流
今朝环境美如画
两张照片相对比
榕城何处寻旧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