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王太守除三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0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王太守除三害
  李克因
  严格讲,《除三害》这出戏应该叫“王太守除三害”,甚或“周处除三害”也可以,因为有个主语更加明确一些,当然不加也没什么妨碍。题目宜单纯,何况周处既是害人虫,又是除害者,一身二任。王太守则是除三害的导演,把他推出来,自然有戏看。
  王太守单名一个浚字,看来确是位颇有敬业精神、能力也很强的地方官。来阳羡(宜兴)上任不久,便了解到当地百姓深受三大害侵扰,苦不堪言。这三害都是硬家伙,可说没治。如果他想混日子过,满可以摆在一边,不闻不问,反正三害是前任太守移交下来,若有人来查,可以摆出足够的理由推得一干二净,自己且乐得在这个有鱼米之富的所在吟个诗儿,喝个酒儿,当个潇洒官儿。他却耐不住这份寂寞,偏要碰硬。
  那天他便装上街查访,一条喝得醉醺醺的壮汉顶头撞过来,他一眼看去,心里有了数,便叫:这世道好不公!壮汉眼睛一瞪,喝问:瞎说,啥不公?太守说,你们贵处有三害搅得百姓日夜不安,岂非不公?壮汉立时竖眉立眼,非要他说出是哪三害不可。太守倒也痛快,便说第一害是南山猛虎,见人就吃。壮汉说不错,确是个大害虫,第二害是啥?太守说是长桥下蛟龙,吞船吃舶。壮汉说也对,确是个大坏蛋,那么第三害呢?太守说更厉害啦,提起来人人痛恨,它比蛟龙猛虎还要狠十分哩。壮汉跳了脚,说什么东西,有这凶?太守说它不是东西,而是个“有须眉有志气,雄赳赳气昂昂,有力的能人”!只因自幼父母双亡,少调失教,长大成了个“恃膂力行霸道欺压百姓”的恶棍,百姓受害还不敢上告,怕官司打不赢更加受欺。
  壮汉气得撩胡子抻胳膊“哇呀呀”大吼,说太恶劣啦,是哪个,我来治他。太守说好,此人姓周名处字子隐,你听了包管胆战心惊。
  眼前这个周子隐登时醒悟,上山除猛虎,下桥除蛟龙,当然也就除掉自己一身恶性,改过向善。王太守这一套算激将法还是诱导法,说不清,总之肯下力气为百姓办事也就是了。而这是戏,做戏要夸张才有看头。这出戏也不是人家瞎掰。“除三害”的传说早已存在。周处则实有其人,年轻时很可能不学好,人缘欠佳,后来却真的当了官,口碑不错,从地方官做到中枢的御史中丞,是管监察的要员,反恶不避权贵,尽职尽责。他是三国吴到西晋时的人,至今宜兴一带还有关于他的故事、古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