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满台生辉——天津青年京剧团进京演出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9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满台生辉
  ——天津青年京剧团进京演出随感
  本报记者 刘玉琴
  初夏的北京气温依然凉爽,而首都的戏剧舞台却因天津青年京剧团的演出热得异乎寻常。为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逝世一周年,展示京剧艺术不断发展的辉煌成果,天津青年京剧团应全国政协京昆室之邀,从6月16日至25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一气呵成地演出十台大戏。精湛的演技,丰富的剧目,着实让京城观众过足了戏瘾,津门“京剧劲旅”的风采即使在京剧故里也显尽风流。
  天津青年京剧团是个很年轻的剧团,只有十四岁。然而他们的表演却很老到,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具有大家风范。此次进京演出,他们带来了《秦香莲》、《文昭关》、《四郎探母》、《连环套》、《红娘》、《空城计》等节目,这是他们十余年积累的百余出剧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
  看他们的演出,让人惊异于他们在艺术上继承与创新的悟性。这支剧团平均年龄只三十出头,但十多年来,数十位国内京剧名师曾先后赴津,向他们亲授各流派的精妙技艺,所以他们的一招一式,一板一腔,都按典法,守规范,唱念做打皆以塑造人物为出发点和归宿,韵味十足,神韵毕现。在《秦香莲》一剧中,饰演秦香莲的赵秀君,行腔委婉细腻而又刚健清新,曲折淋漓地展示出人物内心的满腹哀怨、悲痛欲绝,颇具张派艺术神韵。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又不拘泥于传统京剧中繁琐冗赘的程式框架,竭力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现代观念注入自己的艺术表现中,再加上个个年轻,扮相英俊,龙腾虎跃,所以给人清新明快,朝气蓬勃,耳目一新之感,使古老的艺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支年轻队伍的演员阵容也非常整齐,观后让人心动神往。王立军、孟广禄、蓝文云、刘桂娟、张克等近三十名担纲挑梁的国家一二级演员的表演引人瞩目自不必说,“文华奖”、“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京剧界的诸多奖项几乎全都被他们拿下,就是配角甚或龙套演员的一招一式也都中规中矩。演文戏,行走站立动作统一,步伐整齐;演武戏,擎举刀枪高低一致,快慢相同,翻打跌扑环环相扣,配合默契。演出《四郎探母》时,扮演八个国舅的龙套演员由于个头年龄相差无几,衣冠整齐,动作划一,而且气韵飞动,刚出场便迎来观众的碰头彩。
  到今天为止,剧团已连演四场。台上红花鲜艳,绿叶葱茏,满台生辉,台下也是罕见的热烈场面,观众不时地将掌声、叫好声热情地送至台上。行家们说,好戏还在后头,后面几天的演出一出更比一出强。
  其实十多年前,天津青年京剧团还是个团址、设备一无所有的剧团,与人才、观众严重断档的京剧舞台面临着同样的窘境。1986年之后,是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支持,以及每年一度的“百日集训”,使一批青年演员成为尖子人才脱颖而出,一批重点剧目被灿然推出,剧团才在逆境中异军突起,并以显赫的业绩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京剧之星”。这一成功经验在今天肯定依然有着启示作用。
  这次天津青年京剧团进京演出的节目,以传统戏为主,剧目丰富。一些老艺术家深感后生可畏,欣喜后继有人。但若要挑剔,此次演出新剧目少、缺乏现代戏不能不是个遗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员们艺术上的全面发展,也使京剧对不同爱好者的吸引力多少打了一点折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