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随想二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9
第11版(大地周刊·文学观察)
专栏:作家笔记

  随想二章
  张宇
  1 关于跨文体写作
  逼近世纪末的时候,跨文体写作悄然兴起,就像夕阳碎在湖面上,到处都闪烁着跨文体写作的折光。
  难道说我们正在迎接什么吗?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跨文体写作的新时代吗?
  当文体被分门别类到细得不能再细的时候,就走到了文体创造的末日。好像文体不再发展了,再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但是写作还得继续下去,这时候人们才慢慢发现作茧自缚的难堪。文体开始像牢笼一样局限和障碍着写作的自由,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写作的激情和灵性被文体的繁复和腐朽伤害和围困。于是,人们开始试探着冲撞文体的界墙,转身去打开文体的窗户观望外边的风光……
  回望近当代的叙事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各种文体都在互相吸取营养和杂交的时候,渐渐地显现出两个文体阵营的轮廓,一方是小说,一方是各种文体的集合。非常有意思,几乎所有的文体都在多多少少地借用小说的话语,使它们接近和亲密与阅读的关系。几乎同时,小说也开始借用几乎是各种文体的长处,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许多小说作品,如果不标上小说的商标,几乎都认不出是小说了。小说这样革命的结果是,更接近真实,增加了自己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自己的空间和张力。
  跨文体写作就像在自己的身上也嫁接上别人的翅膀,不是为了形式和形象,而是为了表现的实用,为了更好更自由地飞翔……
  这就是跨文体写作的意义吗?
  2 关于晚生代作家
  真是不情愿呀。怎么自己还正属于青年作家的时候,一转身就看到了自己的苍老?一大批更年轻的作家成长起来。晚生代作家很快就形成了群体,新鲜的灿烂的叙事风景好像一下子就展现在你面前,使你不得不面对……
  由于怕老?或者是害怕对于自己的否定吗?开始接受时总觉得他们的作品缺少意义和使命感,总让人想到可口可乐和塑料的工艺制品,甚至想到了波普文化和快餐。难道这就是相对于宏大叙事的个人写作吗?
  后来,忽然想到了我们当年成名时对于老作家的看法,就觉得看问题不能够这么简单和粗糙了。于是就想到,一代作家和一代作家之间的区别的意义是什么?这里边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在闪光呢?
  无论如何你得承认,晚生代作家的小说技术和叙事能力超越了我们。好像他们更讲究对于小说文体的驾驭和探索,他们对于小说性的感悟也出奇的灵性和自觉。不管你是否承认,这都是事实。
  于是,一个专门研究晚生代作家的青年学者就对我说,他们是最优秀的一代,甚至说他们的起点也比你们的高峰高。并且说这就是小说的发展和艺术的规律。
  是这样吗?
  我忽然想到,小说是生长的吗?如果说一代更比一代强,那么怎么来看过去的经典作品和经典作家?
  我忽然暗自笑了。因为我忽然想到,艺术发展的规律并不等同于自然的发展规律,用进化论来解释艺术发展规律,还是太粗糙了。
  小说艺术的历史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和伟大作家,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高峰,但是高峰与高峰是没有可比性的,他们永远并屹存在着进入永恒,这才结构出艺术世界的山川河流和海洋……
  看起来没必要互相否定,他们本不在一个时代的和艺术的坐标上……
  但是,对于作品和作家来说,对于所处时代生活的感受能力、洞察能力和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是不是都同样重要?
  生活态度和精神品格是不是我们所有作家的写作基础和靠山呢?
  那么宏大叙事和个人写作就没有对立的必要了,也没有相互否定的意义了。难道互补和溶化不是更好吗?
  我希望写作长出宏大叙事和个人写作两只翅膀来……
  于是,再面对晚生代作家就觉得很亲切。他们并没有让我们失去自信。我更希望他们早些写出伟大作品从而使自己也伟大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