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规模与垄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2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规模与垄断
  罗春华
  6月17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公布了两周前由《纽约时报》对微软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55%的人对比尔·盖茨和微软的业绩充满了敬意,60%的人认为微软垄断了行业市场,司法部应该对该公司及其商业活动继续进行调查。
  回眸本世纪早期,安德鲁·卡内基将许多小的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国钢铁公司,鼎盛期该公司销售的钢铁量占全美钢铁产量的65%。那时候,钢铁巨头卡内基既是公众嫉妒的对象,也是公众和经济学家担心的对象。
  历史和现实在某些方面总是惊人地相似。将近百年过去,人们对大企业垄断的忧虑意识经历了几代人的变迁仍然一脉相承地沿袭了下来。公众害怕垄断造成的垄断价格会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经济学家担心垄断造成经济势力的集中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运作;出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考虑,政府则积极地促进竞争、排除行业中的垄断。总之,在我们的词典中,垄断不是个含有褒义的词汇,它总是和大企业的规模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到这里,似乎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眼下势如破竹、席卷全球的公司并购浪潮。
  1996年新一轮的全球并购风潮乍起之时,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局以及欧盟的竞争专员绷紧了神经,对一个十亿和几十亿美元的合并讨论了又讨论,谈判了又谈判,生怕一不小心就“制造”了某个行业的“一霸”。尽管如此,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终究未能敌得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力量,企业在规模效益的诱惑下和日益强大的全球化浪潮的压力下,并购热情空前高涨,政府的限制也随之开始放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兼并,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跨国公司在“大而美丽”的时尚中成了“小儿科”,而当800多亿美元和400多亿美元的企业合并得以通过时,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考虑对跨国合并进行反垄断检查。根据克林顿总统的提议所成立的最高级特别委员会对此加以分析的结果是,造成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合并,并不存在任何令人担忧的因素。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最近曾说,近期发生在工业和金融服务业中的一些合并规模的确“令人可怕地巨大”,但是除了“大企业的官僚气息会使股东的回报率受到损害”外,他认为这些合并不可能削弱竞争。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也对此表示赞同,她说,“规模大和垄断力量并不是一回事”。
  也许这的确不是一回事。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三周多以前,美国司法部再次重申了它对英国航空公司和美洲航空公司结盟的反对意见,原因是两强结盟垄断了欧美间横跨大西洋的航线,消除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竞争。由于结盟计划迟迟得不到批准,英航从其对伦敦希思罗机场的继续垄断中受益巨大,去年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应该在多大程度上限制公司的规模,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1962年,美国最高法院对一家产量占全美制鞋业4%、控制市场销售份额1.6%的制鞋厂进行限制,因为“它消除了美国鞋零售业的竞争”,今天看起来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同36年前相比,美国政府对企业规模的限制已大大趋松,甚至到了今天“无为而治”的地步。不能否认,在当今的全球市场上,即使是强强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任何一个想依靠垄断力量来赚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公司都终将被竞争所淘汰;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规模经营是垄断的温床。软件巨头盖茨、媒体巨头默多克及其他行业的巨头们控制市场的欲望难以打消,英航与美航的结盟也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垄断倾向。这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资本家的策略是宁愿联合而不愿竞争。
  也许,限制公司的规模真的是对成功企业的一种惩罚,然而,面对声势浩大、跨越国界和洲界的合并浪潮,政府在认可之余似乎还应做点什么,因为富有活力的竞争政策对市场经济来说非常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