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工商赶快手拉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2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双休日哪里去,仟村百货赶集去”,曾是一句风行京城的广告语。这个“都市村庄”开业时曾引来京城十万百姓“赶大集”,而今却因拖欠厂家货款又惹来满城风雨
  工商赶快手拉手
  本报记者 董建勤
  “仟村现象”
  6月12日早8时40分,记者依约来到北京仟村百货南门外广场,没有遇到约定的商场人员。9时30分后商场营业,记者进入大厅,只见一片冷清景象,最招人的儿童乐园没有一个孩子,多数柜台商品不足,还有一些拿着小皮包的“便衣”,只要看到有人买货就拎着皮包盯住收钱,原来是长期被拖欠货款的厂家派出的“收款专员”。
  几经打听,记者找到电话约定的广告部曾继明。小伙子说主要负责人在“开会”,不能接受采访。商场目前信誉不好,承认欠款事实,但资金紧张,暂时无力偿还;各部门都在跑招商,具体情况属“商业秘密”。
  北京仟村百货是当年亚细亚集团在河南省外开业的最大一家百货店,营业面积达3.6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1996年4月开业。时过两年,就从天上掉到地下,年初拖欠货款达3000万至6000万元之多,目前仍有2000多万元,牵涉厂商百余家,天天有人上门追债。
  这就是所谓“仟村现象”。无独有偶,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数家工商企业,“欠款”被认为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商场开始徘徊在生死边缘,苦苦支撑中工商矛盾日益突出,商场总经理办公室不断有厂家找上门来追讨欠款。个别商场回天乏术只得停业整顿或宣告倒闭。
  由此,不少行家提出了“微利时代的生意怎么做”的命题。工商企业之间究竟——
  是对抗,还是依存?
  “开一家,火一家”曾被人们称为大型零售商场的“神话”,但从1995年下半年起,北京大型商场的销售额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目前商场的纯利润率仅2%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认为,零售业已从高速发展、高利经营进入低速发展、微利时代。有人预言1998年将是京城大商场倒闭年。这种说法兴许有些夸张,但竞争在加剧,平均利润率仍在降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采访中,各路工业企业对商场的“气儿”不打一处来。广东万家乐燃气具公司副总经理梁树健说,参与商场促销,加大了企业不必要的负担。3年前,百货业中还没有厂家聘请的柜台促销员,今天不得不承担这笔额外的竞争费用。四川长虹北京分公司经理李建华则有几分无奈地说,进大商场要价很高,要交一年的场地费、开箱费,要派促销员,展台也要自己出钱布置,交管理费、置装费,而且批零差价还要给商场,商场自己的售货员只管收钱、开票。但企业不能也不敢放弃大商场。
  而工业企业也表现出不尽适应市场变化之处。据上海世贸商城商情中心的一项大型产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以质量和价格为主的单一营销策略参与市场竞争,仍处于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还没有意识到品牌、产品创新、售前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竞争的重要性。
  对正在加剧的工商企业矛盾,有关部门表示关注,指出无论如何,工商企业要共同面对市场消费无热点的客观现实,出路在于——
  平等互利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学术部主任荣剑英认为,工商企业都在夹缝里求生存,二次创业需要合作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国家内贸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余厚康教授说,厂商间唯有校正方位,相依相存,合力经营,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创造出更多的名优品牌,进入良性循环,才能取胜于市场。
  细心的消费者一定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商品的外包装出现了建议零售价。这是由生产厂家制定并印制在产品外包装上的一种定价,多在市场最低和最高价的中间位置,以对零售商起一定限制作用。目前,市场上这样标价的商品多是洗涤用品。浙江纳爱斯公司一销售人员说,公司产品好销,一些零售商乘机提价,消费者有意见,还以为是公司提的。公司为此困惑了很长时间,后来便采用了建议零售价这一做法。
  专卖店风风火火地兴起,犹如一支航行在商海的“快艇”部队引人注目。记者观察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厂家开设的,进货渠道正规,且价格相对优惠,品种规格较齐全。真维斯专卖店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幕后操纵者”的厂家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厂店双方互助互利。
  采访结束之际传来消息,仟村百货已从5月份开始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尽力构筑崭新的厂商经营体系,“把更多的经营权和商业利润让给厂家和供应商”,以期“厂商联手,重铸辉煌”!
  北京商学院李明义教授说,零售空间是没有边境的,但目前事关工商矛盾无法可依,无规可循,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有针对性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出台,这一局面应尽早结束,构筑新的游戏规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